第4章(第3/3页)

颜师古现任弘文馆学士,研究古籍是他的本职工作。看来,他的工作做得不错,李二凤对此表示满意。

房玄龄笑道:“师古对于汉代经学的确有深刻见解。”

……

【我们还是回归到纸的本身。】

【刚才大家也看到了,纸没有发明之前,用的龟甲、竹简、缣帛,这些或笨重或贵重,总之都是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推广的东西,这极大的限制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大家想想,这样薄薄一本书的内容,被刻在竹简上,需要用车来装。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形容人们学识渊博喜欢用学富五车这个词。这么多竹简,且不说存放的问题,单就刻书来说,整个过程都是很困难的。除了贵族之外,少有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成本,这也限制了当时书籍的数量以及读书人的数量。知识,只能在一个阶级之内小范围的传播。】

【而无法传播,就无法发展,如同一潭死水。】

【但纸张发明了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李世民精神一振:“看来,重点要来了。”

--------------------

这就是史学界关于造纸术是蔡伦的发明还是改进的争议。各有各的道理,听上去似乎都靠谱。

这里放一段原国家科协主席周培源1987年在北京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882周年纪的一段讲话——

“在人类历史上,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完成之前,会有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初步设想与雏形品出现,这是符合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为此,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在当时就被应用,以后并流传到全世界,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仅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上,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中早有定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根据之前,决不可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2. 盗墓的趣事可以写蛮多的,但珠玉在前,而且也偏题,所以就不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