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后续(第2/3页)

坐在席上听着文臣辩论的卫青茫然抬头,怎么忽然就说到我了?

卫青作为领军将领,打仗必须要顾虑到方方面面,但有的时候若撞上难得的好机会,派兵奇袭却同样能立下战功。他在建元年间,跟随刘彻左右听闻朝政,当然清楚为什么有人的反应会这么大——之前朝廷用人是从官吏及其后代之中选用,但世袭者多为平庸无能之辈。文帝在位时首次提出举孝廉的方式,今上更是用诏令将这一制度白纸黑字的确定了下来,甚至还规定了每个郡必须要举荐多少名人才才达标。

这可是大大的损害了官吏们的利益!

而科举......卫青在心中摇摇头,听上去似乎不错,但是要实行却是难上加难呐!

若是能将匈奴彻底的赶回漠北,大汉朝内歌舞升平,那或许陛下能余出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思及此,卫青心中的抱负又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殿中朝臣已经吵成一团。

桑弘羊也来插了一脚,高声喊道:“陛下,陛下!其他暂且不论,这纸张一事必须尽快安排,有了纸,才可以做那雕版印刷之事,才能够令我大汉文风昌盛。”

作为替皇帝搞钱的人,桑弘羊对仙画中的纸以及书籍还有它们与商业之间的联系极其的感兴趣,他敏锐的觉得这可能是条路子。

从太学匆匆赶来的董仲舒也一起躬身:“陛下!此乃教化天下的大功德!功在千秋呐!”

汉武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殿中这才逐渐安静了下来。

他即位至今已有十几年,早已经让大臣们明白,这位陛下可不是景帝这样的好性子。

当他想要你安静的时候,请最好是尽快安静下来。

汉武帝缓缓道:“纸张和印刷术一事,朕将命宫中尚方督办此事。那蔡伦,不也是尚方令出身吗?朕就不信,东汉能造出纸而我们不能!”

“至于科举一事,的确不可过于急切。主父偃!”他点名道,“你先与董仲舒商议此事,推敲清楚了再上奏章。”

他环视了一圈殿内,不怒而威:“另外,举孝廉一事,各郡守不可再推诿。朕要在年内看到递上来的名单!”

群臣齐齐躬身应喏:“偌!”

他们知道,若是不想皇帝立刻实行科举制,那就要先好好的把举孝廉给做好——假如他们听过那句“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的名言 ,便会恍然大悟,引作者为知己。①

汉武帝满意的点点头。

科举......慢慢来吧。刘彻觉得自己身体强健,应该不会早死,那就还有着大把的时间。

他又瞟了一眼主父偃,心情略有些复杂。诸侯和豪强们如今愤怒之极,总要推出个人来抚平一下他们的怒火,主父偃......这两年也的确是行事过于嚣张了些。但他又的确是好用。

汉武帝眯起眼,算了,先敲打敲打他,若是他知悔改那还好说。

......

唐朝。

大臣们在太极宫的御书房内和乐融融。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尉迟敬德、李勣这些还在的老臣们都出席了这次君臣小会。②

唐朝已经有了纸和印刷术,因此这一点其实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魏征上谏,希望朝廷可以重视雕版印刷并将其进一步推广到民间,李世民欣然允诺。

从仙画来看,这可是个好东西,甚至可以促进教化。

李世民对仙画中展现的后世羡慕极了:“仅仅是官方阅览室的位置就有三百多万个!他们的户数得有多少啊!难道竟有万万数?”

他是经历过人口少的痛楚的,当时接手隋炀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全国的户数只有两百多万户!要知道,在隋朝鼎盛时期,登记在案的户数有六百多万户!

可见自己那位表叔有多作孽!当时的战乱有多严重!

两百多万户,人口少得可怜,首先影响到的就是税收和粮食。他也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轻徭役、薄税赋,鼓励及时婚嫁、鳏寡婚配,这才让户数恢复到了三百多万户!

李二凤提起这件事,简直就要掬一把泪。

不容易啊!

再看看后世,万万数!

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魏征道:“只要我大唐继续以仁德治天下,天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假以时日,自然也能有更多的人口。”

魏征随时不忘提醒,陛下你要仁德!

“陛下,臣倒是注意到了一个有趣之事。”房玄龄呵呵道,“后世所用数字方法,似乎与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像是西域那边传过来的方式。”

他当时就注意到了,仙画中那几组一直都在变化的符号。聪明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和内容相对应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