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指南针(完)(第2/3页)

无数的数据在天幕之上滑动。

黄金、白银和铁矿石等矿场的照片如幻灯片一样的滑过。

还间杂了一些宝石、珍珠等等。

路小柒知道,在视频里穿插数据并且表现得不明觉厉的话,往往能起到很不错的效果,这一段她就用了这样的剪辑手法

【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区。那边的土壤肥沃,水稻一年三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仓”之一。】

橡胶林、椰子等一片一片的丛林出现在天幕上。

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际,硕大而饱满的稻粒挂在稻穗之上,稻穗都被压弯了腰。

一派物产丰富、祥和富饶之景。

【欧洲的那几位海上霸主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走了无数资源,充裕和武装起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又凭借这些资源,侵略更多的国家。这里面就包括了我们华夏,也导致了华夏黑暗屈辱的近代史!】

......

郑和来到皇宫,对朱棣行礼:“参见圣上!”

却见自己的君王猛然转身,眼光炯炯的盯着自己:“爱卿,这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是否真如仙画所说,矿产丰富?”

他双眼通红,却兴奋不已。

郑和之前下西洋的确是带回了很多的好东西。比如香料,胡椒等,在大明境内都价值千金,但是在原产地却十分的便宜。朱棣甚至一度用胡椒来充当官员和藩王们的俸禄!

还有各种名贵的木头和宝石、珊瑚等。

但这些,又比得上真正的黄金矿、白银矿、铜矿还有铁矿石来得重要?!

这几项,甚至可以说是国之根本。

如今大明境内对白银的需求日渐旺盛,甚至需要大量的从倭国进口,听闻菲律宾有东南亚最大的白银矿,黄金储量甚至全球第三!

这怎能不让朱棣激动?

而铁矿,可以用来制作武器和农具。

这些矿场向来都属于朝廷管制,派重兵把守,十分的上心。

因此一听到那边的矿场储量居然如此丰富,朱棣一下子就理解了仙画所说的欧洲海上霸主们的发展路线——若这些物产都归于大明,那大明该有多么的富庶?又能发展到多么强大的地步?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属于朝廷管制,仅靠贸易很难大量获得。的确是要将它们捏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安心呐!

自己之前的手段,与之相比,的确是过于“虚”了一些。

郑和已经两下西洋,对自己的路线了若指掌,他对着仙画的地图回忆道:“臣曾到过满刺加,应该就是仙画所说的马来西亚......”

他将自己去过的地方与仙画一一对照:“这些地方的国家国力极弱,文明衰微,很多百姓甚至生活如野人。但他们的贵族却能拿出大量的宝石。至于矿石......请圣上恕罪,臣暂时还没发现踪迹。”

他跪下请罪,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朱棣却亲自将他扶起来,温言道:“爱卿请起。朕之前让你出使的确只是为了扬我大明天威,你自然也没有闲暇和心思去收集这些消息。”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郑和!朕有意命你再下西洋!这次,朕想要得到西洋诸地的详细矿产资料和舆图,你有信心做到吗?”

郑和之前只需要在港口停留与人贸易,最多也就是去个小国的国都,但现在这样的要求却需要他深入那些岛屿与大陆的腹地,甚至可能还会起兵事。

但朱棣相信他,郑和跟他多年,领兵打战的功夫不弱。

郑和大声领命:“臣一定做到!”

他同样是雄心勃勃。

而在唐朝。

魏征看着仙画给出的资源图,激动之余差点揪断了自己的几根胡子。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而且仙画说这些地方的矿产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他们现在对于“世界”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概念,所以知道“世界前列”这四个字蕴含的含金量。

而且,那边的水稻居然是一年三熟!他知道位于大唐疆域最南端的交趾土地肥沃,可以做到水稻一年三熟。若是整个东南亚都像越南一样,那可以养活多少大唐子民!

魏征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陛下,这蛮夷之地,正需我中原教化才行!”他义正词严,“若让他们落于欧洲那些不知礼仪的霸主之手,恐遭其迫害。”

所以我们要尽快的将他们纳入到大唐的疆域之中。这是对他们的保护!

李世民也很激动:“魏爱卿说得对!”

李靖等武将对魏征投去视线,心中惊叹,啧啧,这些文臣果然面善心黑,真脏~~~

众位凌烟阁老臣们议论纷纷,恨不得大唐立刻也和后世明朝一样也建造出如此宝船。但他们也有理智,知道以此时唐朝的国力,不能贸然大兴土木来建造海上舰队,还需要徐徐图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