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一)(第3/4页)

听得扶苏这样问,他摇摇头,淡淡道:殷商才过去多少年,很多地貌和地名就已经与今时不同。更何况,大秦与后世相差了几干年。后世的粮仓在今时看来,未必就适合耕种。所以,记地名没什么意义。”

“儿臣懂了。”扶苏点头。

他深知自己的弱点,那就是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政事,因此被赢政这样否定也并没有觉得垂头丧气。

始皇帝暗中观察,总算在心里轻微的颔首。

这表现,还算过得去。

“认真看,看完之后写一篇策论呈上来。”

扶苏心中叫苦,战战兢兢的应下:“唯。”

【单放这个数据听着可能没感觉,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古代的亩产,就知道能做到现在这样,简直是火箭一样的跨越。】

【特别特别的不容易!】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秦朝时平均每亩地可以产出出大概65公斤的粮食,也就是相当于130 斤。汉朝可能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儿去。亩产130斤,去个壳可能就变成了一百斤。秦朝时期的主粮是粟,也就是我们经常用来熬粥喝的小米。现在的小米产量是多少呢,亩产大概在600-800斤。】O

【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我们司空见惯中的

农田如下。】

无人机从空中掠过,拍下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

这是东北平原地区的水稻田,早已经实现了集中化耕作。田陌整齐,方正得让强迫症都能觉得舒心。

农民们操纵着巨大的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驶过,圆柱一样的切割装置滚过之处,水稻纷纷倒地,一气呵成。一会儿的功夫一亩地就收割完了。

镜头拉近,照在稻穗之上,紧凑密集的稻谷生长在稻杆之上,颗颗都显得饱满非常。

而这样的稻穗显然不是单例,放眼望去,这样的稻穗比比皆是,共同组成了这代表着丰收的金色的麦浪。

【古代的农田,可能如下。】

路小柒放了几张建国前的老照片,用来代替古代的农田景象。

可以看到,农田的里的作物稀稀拉拉,而且看上去垂头丧气十分的没有精神,颗粒也很不饱满。

这几张照片还是她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到的。

和刚刚的现代农业相比,差距十分的明显,一个天,一个地。

在后世的农田景象一出来之后,孙小羊和孙大牛两兄弟就只会直愣愣的张着嘴了。

看上去傻极了。

孙大牛这段时间割麦子割得手抽筋,如游魂一般失神的说:“原来仙人是这样割麦子的。”

收割机在他们看来像是怪兽一般,竟然可以让人坐在其中,不用牛拉不用马拉也能自己向前走。

直到旁边的声音将两人惊醒。

邻居中有人歇斯底里,又哭又笑:这是天上的仙田!这一定是天上仙人种的田!

看那形状,整体又漂亮,田地之间还有干净雪白的道路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世间哪有如此美丽的田地?

而且那田间种着的稻穗,颗粒那么饱满。听仙人说,他们一亩地甚至可以产出千斤!

甚至比他们一百亩的地的产出加起来还多。

仙人们一定是每天能吃三餐,每餐都能吃饱的吧,说不定烙的饼里面都可以放个鸡蛋。

孙小羊却腾地站起来,激动的说:夫子说了,这不是仙界也不是仙人!这就是我们的后世华戛,是我们的后世子孙!”

孙小羊是村中唯一读过书

认识几个字的农人,只不过后来供不起了,读了一年就没再往下读了。饶是如此,村里的同龄人平时都要高看他一眼。

但此时听得他这样说,旁人却哄堂大笑:孙小羊,你怕是读书读傻了。这样的粮食,这样的田,我们的子孙怎么种得出来!”

也不见他们比他们的先人会种地。

有人直接往脏污的地上一躺,眼中带着无限向往:不知道我死了后能不能去到仙界,摸一摸这些谷子。说不定我还能跟着种出这么好的谷子,以后就不愁吃不饱了。”

他说着说着又嚎啕大哭起来,双手锤地:“阿母啊,阿翁啊,你们是不是也去仙界了啊?!”

没人笑他。

大家都知道,这家在前几年闹天灾粮食产量减半的时候,他阿翁阿母为了把口粮省出来给他,竟然活生生的把自己给饿死了。

孙小羊急了:“这就是后世的人!夫子说了,只要我们能学习到里面种地的方法,就也能收更多的粮食!”

村民们无人理会他,只觉得他在痴人做梦。

凡人怎么能和仙人比。

只有他哥哥孙大牛,悄悄的问:“夫子真的这么说了?”

孙小羊点点头:“哥,我们待会儿一定要好好看,把仙人所说的话都记下来。一定有法子,一定有法子……

他说到后面已经是喃喃的自言自语,眼睛里闪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