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二)(第3/4页)

绝望的情绪弥漫开来,哭声四起。

孙小羊只觉得一口气提不上来,急喘了几口,这才觉得好受。

他四顾茫然,只觉得天地之间如此广阔,但竟然找不到一条属于农民的生路。

秦朝。

百姓们在一些人的解释下也看明白了仙画说的是什么。

虽然不发生在本朝,但也有人泪流满面。

他们很能共情。

大秦的税赋和徭役也是很重的,民不聊生。

只是没想到即使是在后世,庶民们的生活也依然过得这么苦。

不只是秦朝,所有朝代的农民,都在悲哀。

即使是盛世贞观。

即使是所谓的富宋。

即使并不发生在他们身上。

【哦对了,增加的那些口钱,只有三文

进了国库,其他二十文都是进他自己的私库,然后被他大肆拿来修建上林苑、修陵寝。在汉武帝死后,为了讨论他的谥号,有激进的臣子评价: 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流离,物故者半……”,《汉书五行志》中也写“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可见汉武后期的民间惨况。】

【真,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①

奢华的宫殿,有着珍禽异兽的上林苑。

一切都和之前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已经有一定经验的UP主,路小染现在用这个手法用得很熟练。这也就给了观看仙画的人更加直观的印象。

……

刘彻面无表情,忍住了骂人的冲动。

自己身为九五之尊,修个宫殿修个陵寝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修个上林苑打打猎散散心又怎么了?

不可以?

全天下都是朕的!

他很想暴怒,但是不知道怎的,刚才那对夫妻的画面就浮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尤其是那座小坟墓旁边插着的拨浪鼓。

他忍不住在心中问自己,你是怎么想的?你在后期真的下达了这样听上去就很残暴很昏瞎的诏令?

尚在壮年的刘彻这会儿还没有膨胀太过,对天下民生也还有着责任感,不太能理解十几年后的自己。

“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这若是到了地下,见到了文帝和景帝,恐怕他们都要把自己的头给打爆。

刘彻暗中打了个哆嗦。

已有御史大夫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陛下,陛下万万不可行此□□!

这和苛政猛于虎也的暴秦有什么区别?

其余的臣子们也都站了出来。

就算有人不以为意,但也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气得在心里大骂十几年后的自己。你惹的祸却要我来收拾烂摊子。

他也知道,这期仙画——出,自己若不赶紧做出点什么来,恐怕民间会舆论四起,民怨沸腾,必须要想办法安抚下来。

“众卿放心,朕并不打算增加口钱和算赋。”见众臣还是弯腰不起。

他恨得牙痒痒:“朕有生之年,也绝不增加口钱和算赋!”这总可以了吧?!

众臣这才爬起来:“陛下圣明!”

【刘彻晚年的时候,下了《轮台诏》,颇有反省之意,将将国策转为“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将汉朝重新带回到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的节奏中来。然后,他遇上了赵过。】

【事实证明,当刘彻想要好好的当皇帝,好好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很厉害的。】

【赵过被他任命为搜粟都尉,主要掌管的就是生产军粮这些农事,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农业部长吧。赵过不负所托,在任上的时候不仅发明了代田法,还发明了两种农具,这两种农具甚至一用就是几千年。】

夕阳余晖还在,赵过蹲在田间,看着已经成熟的小麦,仔细观察。

同僚走了过来,见他真如一副老农打扮,卷着裤腿,衣服上全是泥点,仪态全无,不由得在心中嗤笑。

他们虽然负责农桑一事,但只需要去田里面看看就行了,主要是后期的田税,种地这些事让那些农民来可以了,谁还真的下田呀。

他开口问赵过:“如何?你这麦子成熟了吧?别人的麦子可都收得差不多了。”

“还不错。”赵过喜上眉梢,“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同僚撇撇嘴,看天色已晚,想要越过他先回去。

就在这时候,仙画开始了。赵过看得很认真。

看到这里,同僚不由得看向他,带着些嘲讽的调侃道:“赵过,说不定这上面说的就是你!到时候你若是飞黄腾达了,可不要忘记我啊。”心里却不以为然。怎么可能会是他呢?

赵过也没往自己身上想, 挠了挠头, 憨笑道: 我不过是一小吏罢了, 怎么可能会是我?估计是重名罢了。”

同僚点点头:“想也是。那赵过应该是某位饱学之士。”

【第一种是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