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第4/5页)

【贾思勰若是生在当代,肯定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农学家!】

路小染将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找出来,贴在了视频里。

比如种韭第二十二:韭性内生,不向外长;

比如“养羊篇”等等。

汉武朝。

赵过将天幕上的内容全都用笔记了下来。

只是巢帛实在难得,记了这么多未免有些心痛。

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叹口气,开始畅想如果仙画中所说的“纸”被发明出来之后,记录东西该有多么的方便。

听说陛下

已经命宫中尚方钻研,民间也有一些作坊在研究,希望他们能快点将“纸”做出来吧。

赵过看着自己记下来的东西,对贾思勰充满了敬服之意。

哎,此等大家,要是能与他同时代就好了!

他却不知道,他和汜胜之也是贾思想敬服之人。

虽然是不同的朝代,但在这一刻,来自于人类的智慧光辉产生了共鸣。

【他还有很难得的一点就是他通实务,绝对不是那种只会之乎者也的士人,这就让他不那么的注重“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划分。在《齐民要术》里,他就意识到了商对于农业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他在序言里写“起自耕农,终于醯馥,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醯醮就是醋酸,也就是农副产日,他们为太甜口里千仞,你太你太氏会他们究可在日本田大月日的,大便做让大陆续借,你生!一品。他以及社会是于段,将农作物变成良初和农副广品石习是目的,习肥沙山农氏软侍女生术。农民们用这些技术,制成农副产品,然后再去市场上换一点钱,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唯一的得钱的手段!】

【汉武帝时期,一年二十三文钱就能让农户掐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可想而知,封建社会早期的农民想要赚到余钱是有多么的困难!】

有带着头巾的农妇将泡好的豆子捞起来,然后将它们倒入到石磨之中。

一边磨一边加水,豆子被磨盘绞成了豆渣。

又见她将这些豆渣倒入到布袋子里,不停的晃动,将渣和水分离,就得到了豆浆。

豆浆用猛火煮熟,点入一点石膏粉,然后缓缓的搅动,竟然就凝固了起来。

一块块白色的豆腐呈现在众人眼前,看上去洁白剔透。

熬鱼汤的时候放上一些,一份鲜美的豆腐炖鱼汤就出炉了。

汉武朝。

淮南王刘安看着天幕上的鱼汤有点嘴馋的咽了口口水。

看上去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只是,那用豆子做的白色方块是何物?看上去肤若凝脂,似乎细嫩非常。

他起了好奇心。

民间也有农妇在琢磨着豆腐到底是怎么做的?看上去原料似乎只有豆子,如果能学会的话,或许家中也能够多一道菜。

汉武帝刘彻

转过身去问桑弘羊:“民间赚钱真这么难?”

在他看来,二十三文钱不值一提。

何至于此?

桑弘羊苦笑: 陛下,天下赚钱的大多是商人。城中居民因地利,赚钱也没那么的难。唯有农人,常年待在田间,既无时间也无手段。的确是很难。”

他很赞赏后世这位贾思勰的做法。

想要让农民增加一点收入,唯有让他们用农田的产出来交换钱财这一条路。

刘彻默然。

原来真的这么难啊。

【贾思勰所在的北魏,同样也刚从萧条景象中恢复过来。相信他也是在自己担任太守期间,看到了农民的切实的苦处,所以才在书中加上了这一章节,并且在序言里特意点出来。】

【他在书里面告诉农民们怎么做肉酱鱼酱虾酱、怎么酿造醋、怎么种蔬菜。甚至还写明了,在都城的郊区有市集,要是蔬菜种得好,可以拿去卖,有的蔬菜割了还会再长出来,这样可以循环赚几轮。在教种白杨卖钱的那一章,甚至还帮人算好了运费,简直是手把手教你用农业来赚钱。】

【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天还没亮,星辰还挂在夜幕上。

农民们就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将自家酿造的酱菜还有刚刚收割下来的蔬菜放在板车上。

几人一起,推着板车就出了门。

走了不知道有几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高大的城墙。

清晨的阳光照过来,城墙外已经摆了许多小摊,亦有许多城中大户追仆人前来买东西。

熙熙攘攘,一派热闹之景。

各朝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他做太守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好官!”

“哎,这样的官老爷多一点就好了。”

“做梦吧,有哪个官老爷会关注我们的田里到底种了些什么呢?”

贾思勰在窝棚内,也看到了仙画。

他热泪盈眶,为自己,也为天下的农人!

【除了《齐民要术》和贾思勰之外,古代华夏还有很多很出色的农学家和农书。比如元代王祯的《农书》,就收录了一百多种农具,更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又对农学做了系统性的整理。然后,南宋陈勇的《农书》中,提到了用粪如用药的施肥理念,说明宋朝的时候,农民们已经明白了施肥的重要性。他们把秸杆、绿肥、杂草等和河、塘泥及人粪尿同置于集水坑中,得到了基肥,铺在稻田里面。算是肥料最早的雏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