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三)(第4/4页)

· …

【而且,除了留下的诸多现在还在用的药方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它开启并指导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思想基础。】

【up主不是学医的,但是也经常会听到到中医“辩证一下”这样的说法。不是特别懂,了解了一下大概意思是指医生们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法以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和病理反应,来确定这个病的本质,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能单纯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说法叫中医治本。】【而张仲景可以说是这一诊疗方法的祖师爷!】

【张仲景在写完了《伤寒杂病论》没几年之后就死了。最可惜的是,他的《伤寒杂病论》在他死后就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他的弟

子王叔和根据自己看过的内容和残本整理出来的《伤寒

论》!】

【宋代的时候,发现了《伤寒杂病论》中另外一部分内容,于是整理出了《金匮要略》。这两本书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到现在都还是中医学院的必学教材之一!】

张仲景原本在听闻自己上榜之后还是有一些欣喜的。

谁会不得意呢?

但在听了仙画讨论这么久的建安大瘟疫之后,他的全部心神已经放在了如今的疫病上。听到后世女子对自己这么高的评价之后,也只是微微的扯了扯嘴角。

他的徒弟们忧心不已,仙画说师父写完《伤寒杂病论》没几年就去世了,而现在,这本书已经快要写完了。

张仲景安慰他们: 生死有命,为师在乱世之中能够活到耳顺之年已经足够了。

他对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里默默打算一定要把《伤寒杂病论》给好好的誉写几份,再让自己的徒弟们都抄几份,可别再失传了!

【关于张仲景葬在哪里还有个传说小故事,据说长沙的百姓想让他葬在长沙,而南阳的百姓想让他葬在家乡。】③

病床之上的老年张仲景声音有些虚弱:

“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④

他死后,族人和乡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抬棺从南阳往长沙走。

一路之上,百姓都戴上了白色的袖章前来相送。

当行丧的队伍走到南阳城外,白河旁边,却看到不知道是谁搭了义棚正在煮着娇耳祛寒汤。有人高声喊道: 以此汤为张神医送行!

为张神医送行!

百姓齐声喊道。

扛着棺材的麻绳忽然就应声而断,棺材落在了地上。

【于是,张仲景就葬在了他给贫苦百姓们发放饺子和祛寒汤的地方。后人在他的墓地旁又建了“医圣祠”,历朝历代都会修葺。】

【斯人已逝几千年,但他的医术和理论却依然还活跃在当世,依然还在恩泽世人!

】【张仲景,医圣之名,十大名医之二,实至名归!】

【刚才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丢失,但好歹也被后人给复刻了出来,另一个和他同期的建安神医”,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他的《青囊书》在许昌的监狱里被他自己一把火给烧掉了,从此华夏医学史上少了一本经典巨作。】

【这就是华佗!】

穿着锦衣的枭雄躺在椅子上,忍受着脑袋里传来的一阵阵痛楚。而青衣老者正在为其针灸。

青衣老者收起金针:大王现在感觉如何?

枭雄的脸色平静了不少: “先生果然医术高明,孤如今好多了。只是这头痛时不时就来一次,不知可否能根治?

青衣老者道: 大王头痛是患风而起,病根在头颅之中,只服汤药是无效的,须得取出脑中的风涎,方可根治。

锦衣枭雄奇道: 这风涎在脑中,又如何取出?

青衣老者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布袋子中先取出几贴药剂,然后又取出了一把被磨得锃亮的斧头:“先饮下麻沸汤,再用利斧砍开头颅,自可取出脑中风涎。”⑤

·

在许昌的曹操沉默了:....

刚被关进了许昌监狱的华佗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