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第2/4页)

那医生恨铁不成钢的敲了自己徒弟一记:不开点人参之类的药材,药铺如何盈利?!真是猪脑子。

张仲景虽然是士族出身,但是他当过太守,还去过很多地方,见过的事情不知凡几。

唐朝的事情他不清楚。但是在他现在生活的年代,医生大夫是极少极少的,有的时候可能小城都没有一个大夫一家医馆,要到大的城池才有。

人多医馆少,有的大夫就张口漫天要价。

百姓们遇上善心的大夫还好,若是遇上利欲熏心之辈,像是仙画中这样的并不少见。而更常见的是将贫苦百姓拒之于门外,只为大户人家看诊。至于更高一层的世家士族,人家族内是有自己的医生的,根本不用向外求诊。

像张仲景现在对外出诊,若是大户,就多要些诊费,要是贫苦人家,就少要些诊费甚至是不要诊费。

但他的确不能指望所有的医生大夫都像自己一样。一时之间,张仲景与后世的孙思邈心有戚戚焉。

医德,医德,医之一事关系到性命,医术和德行的确是要兼修才行!

唐朝。

李世民沉思这件事: “这件事情关系到民生,得从律法上予以限制规定才行。”①

比如不能乱开方,不能故意加贵重药材来索取财物,还有如果医生诊断错误,导致病患死亡要怎么办……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决定第二天再拿到朝堂去议论一番,把律法在这方面的疏漏给补上。

旁边的李治弱弱的道: “儿臣还以为,需要让百姓们知道一些简单的医理,这样即使遇到大夫乱开药方,他们也能发现端倪。

李世民挑起眉: “雉奴这个想法倒是好,继续说说。”

李治被夸奖后胆子更大了,侃侃而谈: “比如在州县乡坊的告示牌上将一些经常遇到的病症的药方告诉乡邻百姓,还有平时要注意什么,像是之前仙画提到的要灭鼠,要防止蜱虫叮咬,怎么防范疫病等等都可以写上去……”②

李世民不住的点头,和长孙后两人相视而

笑,有点欣慰。而在民间。

有遭受过相同事情的百姓们义愤填膺。

像是城中的曹大夫,从来不给贫家看诊,比起这等骗人钱财的倒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我上次就遇到过,一个药方花了我一两银子!结果病还没治好,后来换了个大夫,告诉我那方子只需要三百多文!

你没报官?

那是个游方郎中,早走了。而且这种事情,报官也不好用吧?古人对于报官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某医馆中。

之前长安医馆中歪缠着父亲要他将祖传的医术教授给自己,想要继承医馆的小娘子忽然跳了起来。

“阿耶,您得赶紧去写个告示贴在门外!”

她爹一脸迷糊: 贴啥告示?

小娘子扶额: 当然是告诉坊里的邻居们,咱们医馆可从来没有乱开过方子!让他们放心。她倒不怕别的,自家行得正坐得端,但是怕有居心叵测之辈来借机闹事。她爹这才恍然大悟:“哦哦,你说得对,是要赶紧贴一个。”

在一旁观看全程的家中祖母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孙女可比儿子顶用多了,她倒是支持让孙女来接班!

【“因病致贫”,在现代,可能特指大病重病,尤其是没社保没保险的情况下。但是在古代,那可就真的就是泛指了。】

【生不起病,不敢生病!】

【孙思邈的“医德论”就是在这时候提出来的,可想而知他在民间行走的时候肯定看过了很多类似的情况,所以才有此感慨,专门花费了一卷的时间来苦口婆心的说,咱们做医生的要讲究医德。】

【同时,孙思邈还是一个对弱势群体非常有怜悯之心的人。】

【他很看重妇女与儿童的身体健康,认为,妇女治病比男子治病要难上十倍,他也是第一个主张要将妇科和儿科独立设立的医生。】

中年孙思邈背着药箱行走在官道上。

这时候,迎面走来了一队出殡的人,正扛着棺材经过。孙思邈站在路边等他们先过去。

但是他无意之中瞥了那一眼那棺材,眼神却凝固住了。那薄薄的棺木底部,好像滴下了一

两滴血水。

他赶紧上前去问正在恸哭的家属。

一位老妪说: “道长,那是我苦命的女儿,刚生下孩子,自己却难产没有呼吸了!”多久之前的事情?“一两个时辰吧。”

孙思邈一沉思: “或许,你的女儿还没有死,还能有救。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可以打开棺材让我看看。

老妪半信半疑,但怀着一丝希望还是打开了棺木。

孙思邈拿着金针,在那女尸的身上扎了几针,稍等片刻后,那女尸果真悠悠的睁开了眼睛。在场的人又惊又喜,朝孙思邈跪下了,大呼神仙。

师父,你还能让人起死回生?弟子一脸震惊的问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