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七)(第4/6页)

后来,两人很愉快的交流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大夫的确将自己的针灸之术教授给了自己,而他也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传授给了刘大夫。

【就这样,在众多老师慷慨无私的指点之下,叶天士的医术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妙手之下,治好了很多病人。我们现在喉咙痛经常吃的川贝枇杷膏就出自于叶天士之手。】

一位年轻人下了马车,顾不得身上的风尘仆仆,匆匆赶到自己母亲的病床前:

娘,你的肺弱咳嗽有治了,我从苏州名医叶天士那儿讨来了一个方子,叫做川贝枇杷膏。可是传说‘天医星’的那位叶天士叶大夫?

对!

那赶紧熬来给我试试。

吃了几天后,老夫人的咳嗽果然减轻了很多,叹服道:“不愧是‘天医星',一方就治好了我多年的痼疾。

在她临终的时候,吩咐自己的儿子:“这川贝枇杷膏,你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方子的神妙之处,也让世人能少受些咳嗽之苦。

已成中年的儿子含泪答应:“是。”

镜头一转。

后世流行的某品牌川贝枇杷膏的包装出现在天幕上,在最底下,赫然写着“清代名医叶天士秘方

而天幕前的大夫们纷纷记下:川贝枇杷膏,主治咳嗽。

咸阳宫中。

夏无且欣喜至极。

陛下这几天刚好有些咳嗽,或许可以熬一下这川贝枇杷膏试试。只是,下一秒他就犯了难,苦起脸。

这川贝却又是何物?

哎,看起来不能想着一步登天,还是要先编药典啊!

嬴政倒也知道他的难处,并不以为忤: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你去办。若有困难,去找……他看了看,最终还是点了扶苏的名字。这种不涉及到权力核心的医学范畴的事情,他不介意让扶苏多干点儿,来磨砺磨砺。

【民间传闻他是“天医星”下凡。这个说法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认为这是从他的生辰八字里推算出来的,一个呢则颇为传奇,认为是龙虎山的张天师亲口所说。】

清朝,苏州。

龙虎山的张天师在当地名流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簇拥下走到了万年桥。

士绅们热情的向张天师介绍这桥的来历,本想一脚踏上去,却被张天师制止了。士绅不解。张天师露出神秘的微笑,道:“天医星经过,凡夫俗子须得避让。”

士绅们惊讶至极。

桥下有一乌蓬小船正晃晃悠悠的经过。

张天师竟躬身,向小船行了一礼。

待这艘小船走后,他才道:“现在可以过桥了。”

有一士绅赶紧吩咐身边小厮:“快去打听一下,刚刚那小船上都有谁?”

小厮匆匆而去,半晌之后回来,附在主人耳边:“那船上坐着的,正是城中叶大夫!”

【这样的故事也为叶天士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我们都知道的古龙,在他一系列的武侠作品里,《楚留香》、《圆月弯刀》等等,都有提到武林中有一位名医叶天士,就是来源于此,将这份传奇写到了自己的书里。】

【后来还有人觉得其实张天师的这个故事应该是叶天士自己的扬名手法。他先给张天师治好了病,然后借张天师之口宣扬自己是“天医星”下凡,博取名声。】

叶天士发出惊人的咳嗽声。

他在心中庆幸,还好刚刚没吃那颗花生,不然现在恐怕就要抢救了。旁边的弟子和家人们都当做没听到仙画里说的:

“吃菜,吃菜。”

哎呀,这道菜味道不错。

叶天士只觉得又尴尬又好笑。

不过,好歹他也是七十岁的人了,什么场面没有遇到过,尴尬也不过是一瞬。只有小孙女天真无邪:“爷爷,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张天师吗?”叶天士轻咳一声,一脸正经:“你猜?”

【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咱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可以确认的是,叶天士的确是不负“天医星之名——他继承了吴有性的思想,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温病的主因,还创立了“卫气营血”的温病理论,彻底的将温病从伤寒中剥离开来。】

【温病学派一举成为了中医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学派。】

叶天士带着弟子泛舟于太湖之上。

弟子趁机向师父请教。

叶天士和缓的声音在太湖上伴着清风,徐徐传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②

聊得兴起的时候,有人铺了纸张,取了笔墨开始将他的话语记录了下来。

【叶天士认为,温病是“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也就是说,温邪或者用咱们能理解的词语来说就是病毒通过呼吸道摄入,然后首先侵犯的就是肺部。】

【这其实和现代医学里的一些理论是一致的,有着很先进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