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二)(第2/4页)

人群中,有人懵懂的问: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听上去很美呀!犯什么罪了?

一本书被清风徐徐吹开,即使他没读过几年书,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俏皮与闲适。

有人嗤笑一声: 这朝代叫清,你懂了吧?

这……那人这才想通,一时之间竟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愤愤不平, ”那难不成让人家不要说话吗?

不写诗,不写书,才能明哲保身。那些被杀头的人未免也太冤了吧!

【而与之相反的是,西方的种子却在蓬勃发展。】典雅的石柱飞速的向上生长。

形成建筑。

建筑形成城市、大学、医院。

航行归来的船只带来了远方的珠宝,也带来了新的知识。

有人开始拿着手术刀开始研究人体解剖,有人拿着望远镜抬头对准了星空,有人背起行囊开始研究自然。

【传统的描述性生物学,一开始只是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描述出来,分门别类的归纳好,这一方面,咱们有李时珍,而西方有林奈。】

【说到这里,UP主又忍不住要吐槽了。李时珍和林奈,都是医生和植物学家,研究的东西也都差不多,甚至成果都类似,但是受到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 《本草纲目》在李时珍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出版,在后世也经常被崇古的大夫们吐槽。而林奈呢,有人赞助他考察,有大学邀请他去当

教授,他的研究成果也被接下来的科学研究者们一直沿用,还被后世尊为近代生物学、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路小柒放出了《本草纲目》和林奈的著作《自然系统》的对比。在给动植物的分类上,两人虽然体系有所不同,也有差距,但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听到《本草纲目》在自己生前竟然不能出版,李时珍苦笑一声。

“现在应该不会了。”儿子安慰他道。

自从仙画播放后,不仅皇帝的圣旨来了,给李家赐了匾和大量的金银珠宝,连州府的大官都亲自来了。还有名士自荐为《本草纲目》写序。

李时珍看向天幕,眼神有些沧桑: “我只是担心,现在想要追上西方,或许也已经晚了。”

【这差别简直是….…啧啧。】

【世人知道林奈,而不知道李时珍,世人知道哥伦布,而不知道郑和。就是因为我们近几百年的科学发展史是不连贯的,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的。他们孤零零的冒头,独木不成林,而西方近百年的科学史却是延续的,这些理论一直有人用,一直有人提,也一直有人在此基础上再做创新,自然也就牢牢的掌握住了话语权。】

【牢骚发完,我们继续。】

【后来,研究者们不再满足于只描述动植物的外观,他们开始研究与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内部结构,比如哈维的血液循环和维萨里的人体解剖等等。】

【他们还开始描述.…】

天幕上忽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像。

无数像是透明泡泡的不规则圆形、椭圆形的东西静静的漂浮。

它们有的有着光滑的壁,有的则粗糙无比,有的甚至还有着一根根的突起和小触手。有的像是花朵,有的像是水母。

唯一相同的是,它们中间都有一个核。任何一个学过初中生物的人看到它们之后都会脱口而出——

【细胞!】

… …

孙思邈和葛洪等医生精神为之一振。

来了,来了!

这细胞看上去和之前的病毒、病菌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状,不像人间能有之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显微镜下面看到的?

仙画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提到细胞,我们又要开始提到显微镜。正是因为显微镜的面世,才让生物学进入到了微观时

代。】

【之前我们说过,荷兰的一个眼镜商人詹森在1590年发明了显微镜。他和他的兄弟把放大镜镶嵌在了一个长的细管子里,就成为了最简易版本的单式显微镜。不过那时候的放大倍数不高,也就6-10倍,最多也就是可以把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放大,所以也被称为跳蚤镜。】

詹森将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小心翼翼的放在黄铜打造的长筒中。

这长筒看上去倒像是单筒的望远镜。

“来,我试试。”詹森的父亲摘了一朵花放在这单筒镜下面,继而惊讶的抬起头, “哦,上帝!你成功了。

詹森笑了起来,不满意的打量了这个单筒镜: “但它还太素了一点点,要卖给那些贵族,得加上一些精致的雕花和珠宝才可以。

将作监的工匠皱起眉,他们见过后世的显微镜,因此也是将磨好的琉璃镜镶嵌在了长筒内。的确有放大效果,但是大概也就在几倍的范围内。

“你看他们用两个镜片,一个是中间薄,边缘厚,一个是中间厚,边缘薄。”有人眼尖的发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