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江山如此多娇 (四)(第2/4页)

路小柒列出海岸线上的那些著名港口城市。如同一串珍珠,点缀在我们漫长的东部海岸线上,吞吐无数货物。

【咱们的矿产资源也都挺丰富,现在虽然不太够用,但最起码初期大发展的时候很少遇到卡脖子的事情。】

50年代的华夏,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但管着这摊子事的人却眉头紧锁: “石油这东西缺不了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哪个都离不开石油。

他问底下的人: 大庆有消息传来了吗?

国际上都认为华夏是“贫油国”,认为华夏的国土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油田,正抬高了自己石油的价格等着华夏卑躬屈膝的拿钱去买。

但是华夏的地质学家们经过仔细的勘探后认为,东北肯定是有油田的。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大庆。

大庆。

这片神奇的土地。

新中国建立前,美孚石油的人和日本人就在这片土地上逡巡,试图找到这里的石油资源,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新中国成立后——

一千米了,还是没有出油。一群穿着破棉袄的地质学家们和工人们围着简陋的油井,眉头紧缩。

还得再深一点,我们预计是一千五百米左右。

又是日以继夜的钻井。

终于,一股黑色的油状液体从井中喷了出来,直接喷到了几十米的高空。

“出油了!”

“真的有石油!”所有人都兴奋的抱在了一起。

后来,工人们才知道,这个

井的位置离当时日本勘探队打的井就一公里远。日本人打了一千米,没有石油流出来。

他们打了一千三百米。

就相差三百米的深度。

这黑乎乎的油是好东西?天幕下的百姓们猜测道。喷得好高!

你说,是不是老天爷也在保佑着咱们华夏?即使接受了一丁点儿的科学教育,但依然有人爱把这些事情归于玄学, 不然怎么那日本人死活没挖到,咱们华夏人一挖就挖到了?

这可不就是老天保佑嘛!

老者用拐杖用力的顿着地: “这是咱们自个儿的土地,自然只会帮自家人!”

有的朝代有人认识石油: 这不就是《本草纲目》里写的石脑油吗?说它自石岩流出,肥如肉汁……原来实际长这个样子啊。”

旁人好奇的问他:“那这石油有何用处?听上去似乎很贵重。”“只听说可以用来燃灯。”那人挠了挠脑袋, 后世用来干什么就不知道了。

“天上飞的,是飞机吧?地上跑的,我猜是那奇怪的,我记得后世人称之为汽车?”古代不乏聪明人,总是能将真相推断得七七八八, 它们都离不开石油,可能就像是咱们的马和驴骡等物的粮草?

反正都是交通工具嘛。

旁人不管听没听懂,都恍然大悟的点头: 那的确是重要。汉朝。

桑弘羊看着港口中吞吐的货物,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仙画为何把贸易看得如此之重。或许就是因为从贸易中获利,所以他们才能轻松的取消农业税。

经济。

经济是否也是一门现代科学里的学问?

他铺开纸张,准备去催一下自己的皇帝陛下——船只的建造到底好了没有呢?咱们大汉迫切的等着赚更多的钱呢。

就算是现在海外的国家没有什么钱来交换货物,那随便去挖点宝石和金矿也好啊。港口所在地他都按照后世的地图圈好了,只等着开船了!而正在前往西域的张骞猛地站了起来: 这石油我见过!

他知道是好东西,但这玩意儿运输困难,不好带,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它带回长安。这会儿知道了石油原来这么重要后,张骞有点后悔。

“咱们这次要是看到了这些,就都在地图上标注好。他对跟随自己出使的人说道, 不止是这些,还有其他觉得有用的,有意思的东西都记下来,标好方位。

他再也不嫌这些东西无意义了。

感觉就算是块石头,在后世都能变成金子。虽然现在不能用,但留下记录后,或许后人能够用得上。

【再举例说个最简单的,每天都见到的,淡水。】

【对,水是一项非常珍贵的资源。】

【咱们的青藏高原就是整个亚洲的水塔!】

【九条世界级的大河发源于这里,流经了十几个国家,影响了几十亿人的生活。】

青藏高原的水系网密密麻麻。

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长江和黄河。

流到云南去的澜沧江,流出国境之后就变成了湄公河,几乎影响整个东南亚。还有独龙江和怒江,都流向了缅甸。

发源于神山冈仁波齐附近的狮泉河,流出国境后变成了印度河.…一条条大河,源头居然都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

【水从哪里来?】

【青藏高原是除了南北极以外地球上最大的冰盖聚集区,这里的冰川总面积有4.9万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可以容纳360亿立方米的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