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想富,先修路 (二)(第4/4页)

李世民一不留神揪下一根胡子: “改为和雇!”

长孙无忌皱眉道: “陛下,色役并不繁重,实则无需更改。”

李世民指了指仙画,看着他道: “若无仙画,自然无需更改。但现在仙画提起来了,若是不更改,恐民心生变。

长孙无忌这才不说话。

李世民心里一抽一抽的,这内库的钱,恐怕是漏掉一批了。总不能内苑付给园丁和马夫这些杂役的工钱,也让国库出吧?那恐怕会被魏征的唾沫给淹死。

【但换个角度来想,古代修路,既没有得力的工具,也没有像水泥这样的材质,也只能征召民夫来做。这一点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民夫们修出来的路,老百姓们却不能自由自在的享用。很多朝代的官路和驿路都只允许官员以及差役使用。而老百姓们只能走条件更差、也更绕的私路。】

【这固然有养路方面的考虑,但却也讽刺至极。】

官员、士绅们的马车以及身后有靠山的商队在宽阔整齐的驿道上行驶着。

到了驿站后,他们需要出示官府给出的驿符。

而穿着朴素甚至破旧的老百姓们正在另一边的小路上行走。

这条路隐于山林之间,并不是特意开凿而成,而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徭役这种东西,直到1912年才被废止。】

【现代修路,主要由政府做出规划,然后对外招标,符合资质的工程建筑公司会前来投标,再从中择优。】

【中建、铁建、路桥等等都是即使在国际上都鼎鼎大名的建设集团,也基本都是国有企业。】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周围已经被各种蓝色的围板给围了起来,围板上刷着大大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字样。

代表着里面的施工单位。有的出入口还需要打卡才能进入。

【农民们不再需要应对徭役,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去各个工地上工作。】

【虽然活儿依然很重,依然很劳累,但可以拿到相应的工资,而且有的技术工种待遇很挺不错。】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穿梭其中,有驾驶机器的,也有人力搬运和劳

动的。

这些有着黑瘦面容的农民工人甚至跟着各大基建集团去到了国外。

沙漠里、雨林中甚至是冰原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有人高兴的打电话回家: 舅啊,俺这儿招贴砖的泥工,你不是正好干这个吗?来呗!多少钱一个月啊?

长期干的话350一天,包吃包住,给买保险,伙食还不错,要来不?长期干的话那就去呗!等着,我现在就买火车票。

【虽然前些年有一段时间频繁发生欠薪和讨薪的社会事件,但总体来说,现在这样的事正在越变越少,农民工权益方面也在做得越来越好。】

【可以说,现在咱们享受到的繁华城市和各项便利的基础设施,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城市的功劳簿上不应该少了他们的名字。】

路小柒放了一个当时网上很红的建设雄安新城的视频。

一辆车在夜晚黑暗的高速路上行驶,当它转了一个弯之后,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两边满是钢铁塔吊以及各种建筑工事。

工地上机器轰鸣,灯火辉煌,将天色映照得仿佛白昼。这是华夏基建的力量。

这也是参与到其中的建筑工人们、农民工人们的力量。

· …

古代的农人们十分羡慕的看着天幕道:

若是这样包吃住,还有工钱拿的徭役,我也会愿意去。

“唁,谁不愿意呢?”

而且他们的工钱好像还不算低。“我估计吃得也不错。”

现在农人们难赚钱呐,种好田了能让一家人吃饱饭,但是地里刨食的想要拿到闲钱那可就太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有变故就动辄卖地甚至卖身。

所以,如果朝廷的徭役能给发工钱,然后还包吃住的话他们肯定愿意。有人嘟囔道: 别说工钱了,就像那什么宋朝一样,包每日吃住那也行啊。一个壮年劳力能吃不少呢,可以给家中节省口粮。旁边人迟疑了一下后竟然附和: “也是。不过不能在农忙的时候服役,而且得吃饱。”

如果路小柒听到了,估计会痛心疾首:这也能卷起来?

【当然了,现代修路变得更容易,也是因为工具的发展以及水泥、沥青等材质的出现。】沥青公路的颜色是青黑色的,而水泥公路的颜色是灰白色的。但这两者看上去都平整坚固。

·

阎立本和潘季驯等人两眼放光:沥青!水泥!

他们正迫切需要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