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 (二)(第2/4页)

穿着古朴的华夏部落工匠正在冶炼铜。

这时候,有人匆匆来召: 大王叫你,速速去回话。却是君王觉得他上次呈上来的一把剑非常好用,问他是如何获得。

工匠一看到那把剑就想起来了: “大王,这是因为小的在冶铜的时候又尝试着加入了一点其他的东西。

他去工坊中找到那块石头,看上去银白闪光,原本只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尝试,却没想到真的能给让他制造出利器!

【这种加入到红铜中的金属就是锡。红铜的熔点是1083度,而锡的熔点只有两百多度。所以冶炼红铜的时候加一点锡,它的熔点可以降到900多度,更好把控,而且成品的硬度也会更高。】

路小柒照例放出了元素周期表。

锡,Sn,从周期表中被提到了前端,然后放大。

葛洪和孙思邈等人紧张的搓着小手。“来了,来了。”

这个神秘的表又来了。

孙思邈的弟子道: 这好像是所有的金属的集合。不过有好多字,我都不认识……他有些汗颜。

孙思邈微微的摇摇头: “不单单是金属,还有什么氧、氮……从字义来看,似乎应该是某种气

体。

氧气在仙画中出现不止一次了,可以确定为是某种气体,那么和它同样字形结构的氮等字,自然可能也代表着其他的气体。

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规律来排列的。但会是什么规律呢?

如果路小柒知道了这番讨论,肯定会惊呼,上过历

史课本的人果然都不简单啊!仅仅凭着这样,就能猜出元素周期表的一些信息。牛人就是牛人。

而继刚才的陶瓷工匠们之后,现在调动了全部精神,集中精力在听的,那自然是各朝代各时空的铁匠们!

……

【至今最早的青铜器是4800年前的一把铜刀。】

【再后来,人们又尝试着往铜里面再增加一点铅,增加了青铜的韧度。】铅和锡一比就显得有些不打眼,看上去灰不溜秋的。它同样从元素周期表中被调了出来。

铅,Pb。

工匠们在冶炼铜的时候,又投入了一小块锡和一小块铅,让他们在高温下成为液态,熔合在一起。

【这种合金的冶炼,本质上就是矿石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种新物质的过程。】

【无论是东西方都有点石成金的故事,西方的方士们更是自称为炼金师,或许,这个名字就和青铜有关系。】

【因为当青铜刚刚诞生的时候,它是金光闪闪的,古人叫它为吉金。】

【但,青铜毕竟不是金,当它的表面与空气接触,就会慢慢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反应,生出一层青灰色的锈迹,才被咱们称为“青铜”。】

青铜器已经被列为不能交易的文物。

即使在博物馆里,一些镇馆之宝也往往都是青铜器。

商朝的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至少需要一千公斤以上的原料才能铸造出来,可见其冶炼技术和规模之庞大。

秦始皇陵的青铜车马,也是最大的青铜器,大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大小,做工非常的细致。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宫女执灯,神态恬静优雅,栩栩如生。

它们有的已经完全是青灰色,但有的依然还能看出表面斑驳灿烂的金色,能让人想象得到当它未

氧化时那金碧辉煌的场景。

路小柒放了一张网络上的青铜器原本色调的场景复原图。

这些都是金子做的吗?老百姓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是,是铜。

“可看着真的很像是金子。”

谁会不喜欢这一看就很富贵很有钱的环境呢?

有人生出幻想: “你们说,

皇宫里是不是就是这样金光闪闪?”一个农妇笑呵呵的道: “那肯定是,我觉得皇后陛下用的锄头肯定都得是金子做的。”

不然配不上皇后娘娘的身份!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和收藏金石的雅士们,看着那富丽堂皇的金色皱了皱眉: “还是青铜之色,更为古朴雅致。

更是赞后世的博物馆有眼光: “那些瓷器之类的只能算是不入流的杂项,唯有金石,才是正道啊!

瓷器不过是日常用的玩意儿,能比得上这些大气古朴的青铜礼器吗?汉朝。

刘彻看着那长信宫灯,陷入了沉默: ……这不是曾经放在祖母宫中的那一盏灯吗?

他的贴身太监春陀悄声道: 这盏灯,太后娘娘后来赐给了中山王妃。

刘彻这才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他的异母兄长刘胜娶妻的时候,祖母将其赐给了他这位嫂子

结果,出现在了后世的博物馆里。

刘彻必须承认,他是有那么一点幸灾乐祸的,好不容易才忍住了在群臣面前不笑出声来。然后,装腔作势的: 朕要劝慰中山王一番,来人,传旨。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