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五)(第2/4页)

“附议。”

“我也附议。”

门捷列夫那时候还只是一个进修的学生,只有旁观的资格。他将会议上达成的结果发回给《俄罗斯日报》,并写道——一个新的化学时代即将来临。

天幕下。

孙思邈的徒弟有些不满的道: “也没有说出来到底怎么测定原子的那个什么质量啊!”质量他可以从那个天平的画面推测出来,大概和重量是类似的,也是一种量。但问题是,原子这东西连显微镜都看不到,怎么测啊!孙思邈瞟他一眼: 就算是显微镜能看到,你能测出那些微生物的重量吗?

他的徒弟略一思索: “可以先提纯,或者是先分离……”他卡了一下壳, 只要能被看到,总有办法可以想。

但没看到的东西,难道全凭想象?

孙思邈轻咳一声,他也没有想出办法,最后只能勉励道: “这些东西,为师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就只能指望你们了。”

他徒弟默默的把视线转移到自己的小徒弟身上。小徒弟眨了眨眼睛,打了个寒噤:………师父的眼神让他好有压力啊啊啊!!

【进修回来后,门捷列夫又回到了圣彼得堡,换了所大学继续担任他的化学教授。】

【在这个过程中,门捷列夫对于元素规律一直都没有放下。他又重新测定了很多元素的原子量,】

【并且,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门捷列夫爱好打牌,有一天他灵机一动,将现有的63种元素绘制成为了一张张卡牌。每一张牌上面都写了元素名称、主要性质和原子量。

他日常携带着这套牌,空闲的时候就拿出来玩一玩,将它们各种排列组合。同事看了有趣: “你这是在玩一种新的元素牌?”门捷列

夫道: 这有助于我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同事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没有再说话。门捷列夫玩这套牌玩了几年,但似乎也没什么进展。

有一次,在连续工作几天之后,门捷列夫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在他的梦里面,这些纸牌似乎都活了过来,开始一张一张的飘在空中,并且有次序的排列成为了表格。

等到门捷列夫醒过来之后,他将梦中见到的表格记了下来。于是,元素周期表诞生了!

【当然了,做梦之说只是道听途说,为这个故事添上一些神秘色彩。归根究底是他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果,毕竟,作为一个天才,门捷列夫可是说过“终生奋斗,必成天才”的人。】

【但是,用纸牌排列的方法看上去未免有点离经叛道,所以在刚提出来的时候,整个化学界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

俄罗斯化学协会的一次学术讨论上,门捷列夫带着他的纸牌参加了。

大家或拿出了自己的论文,或拿出了自己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最新样品,依次阐述这段时间的成果。

轮到门捷列夫的时候。他拿出了一套纸牌。

他把这些纸牌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像是玩魔术一样将纸牌排列成为了自己计算出的元素周期表。纸牌上被标了不同的颜色,当它们摆在一起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光谱图表一样。

这些纸牌的排位就代表着元素之间的规律。

门捷列夫向大家介绍道: “这些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进行分布排列。同一周期里,从左到右,原子的半径递减,从上到下,半径递增。”①

路小柒用了圆球代替元素的平面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门捷列夫继续道:

“而且,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而非金属性递减……

等到门捷列夫讲完,周围的化学家们都紧紧的锁起了眉头。

他们觉得门捷列夫说得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却又觉得这些扑克牌简直匪夷所思。“我发现您上面标注的原子量似乎和现在的有些不同。”有化学家提出疑点。门捷列夫很自信的回答: “因为现在的是错的,我重新计算过了。”

大家: ……

有一位化学家忽然问道: “门捷列夫先生,我发现这个表格中有四个空白格,这代表了什么?”

门捷列夫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 这四个空白格是我根据它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推导出来的,代表着存在但是还未被我们发现的新的四种元素。我将它们称为‘类铝‘ '类硅 类硼’。

比如这个‘类铝’,我判定它的性质与铝相近,原子量大概是68,密度为5.9 gcm。如果之前大家都觉得还有些道理,那现在门捷列夫的这个说法就让他们完全无法接受了。

简直是荒谬!新的元素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松被你从纸牌中发现?!

不错,毫无事实依据!

门捷列夫冷静的道: “从积累的事实得出结论就是理论;而理论使我们能够预见事实。”②但大家还是觉得他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