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一)(第3/4页)

【但遗憾的是,除了沈括的《梦溪笔谈》、赵友钦的《革象新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少许书籍之外,很少有专门讲这方面的著作。】

【沈括、宋应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赵友钦其实也值得提一提。】

【他是个奇人,在宋末的时候就提出了“地体”也就是地球的这个概念,对天文和数学也颇有研究。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物理学贡献。】

【他做过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记录最详的光学实验。】

赵友钦醉心于墨子的光学学说中。

他对自己的学生道: “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这个孔够小,那不管它是不是圆的,得到的成像却都是圆形。而且当它与墙面的距离变近,成像就会越小,也会越亮。

学生道: 发现了,只是不知其中的道理。赵友钦兴致勃勃: “我准备来实验一下。”为了这个实验,他甚至造了一间屋子!

他还在屋子里挖了不同深度的井,制造了不同大小的孔,然后放上几千根蜡烛,不停的观察距离、光线与成像之间的规律。

【赵友钦的研究使得他对小

孔成像以及光的研究比墨子时期又要精进极多。】当赵友钦获得了巨量的数据后,他对学生道:“所以,照度其实是随光源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像距的增大而减小。”

“有意思,有意思!”

【赵友钦得出的这个照度定律内容,直到400多年后才由德国科学家莱托博再次提出。而且他能够从客观实验出发来探索物理学,这样的观念又比伽利略要早了两百多年!】

【只是,可惜啊!他的很多作品都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传下来,只有《革象新书》一本流传于世。】

【并且,赵友钦的学术研究虽然堪称领先世界,却形单影只,没办法形成规模和系统性的讨论,自然就很难更加深入的发展下去。】

【这一点,之前讲过很多,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 …

宋末元初。

赵友钦正带着家人躲在龙游县一带,陆丞相带着官家在崖山跳海之后,消息传来,赵友钦悲痛之余甚至想要跟随着宋室一同而去。

他觉得自己身为男儿,身上还有着赵家皇室的血脉,竟不能匡扶社稷,实在是没有颜面再继续活下去。

因此开始绝食。

仙画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父亲,这说的是你吗?他的儿子惊喜之极, 您和我说过,地体就是圆的。

赵友钦惊愕的点点头,喃喃道: 这说的应该就是我……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个不出仕,只是爱好折腾一些无用之物的闲散之人,居然也能青史留名,而且得到了后世那么高的评价。

妻子含泪道: “夫君既然在上一世都能好好活着,为何这一世不能?”她将仙画中的赵友钦看成是上一世的赵友钦。赵友钦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儿子,原本悲痛的心生出一丝丝希望来。

或许,自己的存在并不是全然没有价值。

赵友钦挣扎着坐起来,握紧了妻子和儿子的手: “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先给我盛一碗白粥来。

他看向窗外的鸡鸣山: “我们不如就在此地落脚,好好的生活。”

他要重新捡起来关于天文、算术和物理的知识,或许这次,能让它们更好

的传承下去。在更早的北宋时空。

沈括嘀咕道: 实验,他们很重视实验。

他感觉后世对于赵友钦做实验这件事的重视与赞誉甚至要超过了赵友钦从实验中得出来的道理。

他的妻子横他一眼: “你做的那些不也是实验?不过,以后不准把这些东西再带回家里,去外面做去!搞那么水壶来烧,也不知道是干什么?

沈括连忙赔罪: “夫人切勿动怒,那些水壶可是有大用的。”

【来看看西方。】

【在西方,物理学一开始也只是属于自然哲学当中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当然要提。】

【他生活在墨子之后的大概七八十年左右,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物理学主要思想来源于他对自然现象的一些观察和总结。在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没有出现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说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

身穿古希腊式长袍,留着大胡子的亚里士多德正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对着学生们上课。

凡是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个推动者称之为‘力’。”

它们必须与推动者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运动。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间里要存在着各种物质,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产生‘力’。

自然界厌恶真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虽然这些学说后来被证明有很大的谬误,但是作为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