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三)(第2/4页)

【这场长达五个月的辩论,精彩极了,一开始还只是讨论盐铁酒要不要专营,而发展到后面简直成为了总结汉武帝一代政治得失的会议。】

【从经济政策到军事收获,再到外交关系,还有治国理念甚至古今关系,等等等等。】

【变成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要不要延续?要不要恢复成文帝时期的政策?】……

汉武帝和桑弘羊都有些如释重负。

还好,还好,不是死在朕手上,而且朕应该临死还都挺信任他,也算是君臣相得,有了善终——刘彻。

还好,还好,并不是陛下猜疑然后杀了我,反倒我活得还比陛下要久——桑弘羊。

不过,刘彻又生出一些不爽。

怎么回事?居然到儿子那一辈,还要来总结朕的得失?

而且还要恢复成先帝时期的政策,这简直……简直是对朕的全盘否定!

朕难道不算是千古一帝,武功卓著吗?

刘彻生出了一些些火气。

也不知道继位的是自己哪个儿子?

“霍光啊……”

刘彻琢磨着仙画的用词。

霍光和桑弘羊有理念分歧,但似乎也是忠于了自己的遗诏和晚年的理念,应该也是个人才,可以用!

桑弘羊感动过后,倒是有些凝重,看起来自己和这霍光之后似乎很不对付啊!

唐朝。

李世民也在和群臣讨论西汉的这一对著名君臣。

“按照仙画的说法,盐铁之议本质上其实是阶层之争。桑弘羊触动了地方豪绅的利益,肯定会遭到大规模的反击。”

“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压下这些争议。但他不在了,自然反扑就开始了。”

臣子们的讨论他都听到了耳里,并且表示同意。

他对身边的李治说:“可到了晚年,汉武帝却未必还支持桑弘羊的理念。”

李治有些惊讶:“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轻声道:“汉武帝下《轮台诏》,认为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觉得需要轻徭役,休养生息。那时候,其实他就有了退却之意。”

天上的雄鹰,依然会有老的时候。

“这几位托孤大臣,除了霍光和桑弘羊之外,其余的或没有实权,或本就懦弱。所以矛盾就集中在了霍光和桑弘羊之间。”

李治恍然大悟:“汉武帝本想要两人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

实际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晚年时已经圣宠大不如前,他被任命为托孤大臣,恐怕更多是因为汉武帝不放心霍光。

李世民悠然叹一声:“可惜,最后还是走到了两虎相斗的局面。”

似乎没有人可以抵挡权力的诱惑……

【桑弘羊认为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没什么问题。】

【而这里面,贤良文学完全站在了桑弘羊的反面。他们对之前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那是全盘的否定,认为如果继续下去,这就是祸国之策!】

贤良文学们慷慨陈词:

“盐铁官营、酒榷等政策就是与民争利,是百姓疾苦的根源,且让百姓轻视农作而重视商业,轻本重末,只知逐利,导致民间风气败坏,如此,自然该废除,改为民营。”

桑弘羊回道:“正当的谋利并非坏事,反而是好事。就如同管子提出士农工商,工和商与农一样,都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轻视。且,既然尔等认为百姓应该重视农作,那为何又觉得盐铁应该私营?岂不是自相矛盾?”

贤良文学们对望一眼,一时有点沉默。

有人站起来道:“自然是让该农作的人去农作,

让有实力经营盐铁的人去经营。”

桑弘羊驳斥道:“尔等口中有实力之人无非是豪民。假使将盐铁之权下放,

必然将会助长他们的权势。昔日尚未实行盐铁官营以及新的货币制度之前,这些人就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管山海之利,贱买贵卖,牟取暴利!”

他的语气变得愤慨起来:“他们大量制造劣质的钱币,放高利贷!并且还隐瞒家中资产,滞财役贫,以末致财,却用本守之,让无数的农人成为他们田地上的奴隶!”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这本来就是之前他和先帝的目的之一。

桑弘羊洋洋洒洒的列举了豪民们的罪状,让对面的贤良文学们略有些尴尬。

当然,也有人并非是地方豪强的说客,而是真的目睹了民间的一些惨状,义愤填膺道:“桑公嘴上说得好听,但盐铁专营的弊端怕是你没看到吧?各处盐坊铁坊只重产量而无视质量,价格极高!百姓们花上大价钱买来的农具却丝毫不实用,买来的盐中杂质无数!”

“各郡国都有出现官商勾结,徇私舞弊和囤货奇居的事情!最终苦的还不是百姓?!”

这番话得到了场中不少人的认同。

桑弘羊也沉默了一时,只能坦然承认:“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地方官吏不按法度办事,造成了极大的弊病。但我始终认为,盐铁为国家大业,应由朝廷一并经营,如此才能扩大财源,充盈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