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口碑发酵(上)(第3/4页)

比如清霜的‘叶上舞’,有了她的珠玉在前,此后再有人站在王莲叶子上跳舞也不过是模仿,热度远远不及原主。

再比如许忘舟,这一次他走在了‘打假测评’主播的前列,依靠对花间集的真实评价、以及‘王莲叶片直径3.34米’的第一手爆料获得了极高的热度,在他所在的领域又上升了几位。

其他人只能在他的发布的内容上进行整合与发散,无形中便落后了一步。

经过宣传后,这两个消息成功将‘王莲’打造成了花间集的明星植物。

这正是叶晗想要的效果。

热度需要一步步发酵,第一步就是有独一无二的‘卖点’,眼下这一步做得非常成功。

而且她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宣传成本。

与此同时,在A市,很多人的朋友圈同样被‘花间集’刷屏了。

滑到的人随便点开其中一张,便不自觉地被其拍摄的景色所吸引。

无论是优雅静谧的睡莲、能照出人影的湖水、满池的莲叶,还是摇曳生姿的荷花、可爱的多肉、设计感十足的玻璃花房……无不令人向往。

这些全都是由陶晓晴、唐晶晶这样的游客所自发进行的宣传。

他们或是体验很好、见到了未曾见到的景色;或是增长了见闻,颇有收获;又或是出于一种想要分享或炫耀的心理——总之,这是一种完全的自发行为。

每个人都成了‘自来水’中的一员,为花间集的口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晶晶自从发了朋友圈之后,点赞人数一直增加,第一次点赞破百。

评论区也热闹的很。

“我靠,晶晶,你去哪儿啦?”

“景色好美!”

“你和晓晴一起去的吧,我看她也发了。”

“哪个景区?能发个定位么。”

“是花间集吧,我在短视频里刷到了,正准备去呢。”

“门票贵不贵?我也想去。”

……

唐晶晶平时性格内向,很少发朋友圈。

但她这次是真的喜欢,以至于分享欲格外强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花间集推荐给别人。

评论里有好多人夸她照片拍得好、问景点在哪儿,让唐晶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手机上打字——

统一回复:‘景点叫做花间集,就在A市。目前的票价24元,要去的话一定要早点去,中午人很多。’

……

相对的,某团购APP上也是清一色的五星好评。

才不到一天的时间,下面就出现近百条评论,其中有不少人真情实感地写了很长的体验分享,配上附图的精美图片,让人一看就心驰神往。

开园的第一天,花间集便迎来了绝佳的口碑。

各种谣言在‘打假直播’以及游客们分享的照片中不攻自破,原本有顾虑的人在事实中打消了疑虑,很多人做好了前来旅游的准备。

拥挤的人流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花间集开放的时间是早8点—晚17点,园内4点开始广播提醒,4点半停止入园。

然而5点闭馆的时候,依然有不少人在玻璃花房处打卡拍照。

直到傍晚6点左右,游客们才逐渐散去,喧闹的植物园终于重归寂静。

开园的第一天,大家都累得不轻。

售票处的柳艺递票递得手都酸了;保安胡元峰一直在湖边巡逻,劝退了好几波想要在岸边摘荷叶的游客。

王洪年和刘春玲自发去码头帮忙,协助游客登船;保洁周兰也时刻关注着植物园的整洁,不时捡起游客掉落的垃圾。

但仅凭这些人手依然不够,叶晗很有先见性的聘用了几位兼职人员过来帮忙。

门口的两位帅哥也是专门聘请的暑假工,两人在外面忙活了一整天衣服都湿了,大热天实属不易。

相应的,今天的成果也十分显著。

仅一天的时间,花间集累计接待游客1600余人,门票收入近4万,加上其他如背包租用和摇橹船船票的收入,合计在5万左右。

除去人工成本和摇橹船租用的费用,利润十分可观。

为了庆祝开园顺利,叶晗给每人都包了200块红包,晚上叫了二十斤麻辣小龙虾和各种炒菜、烧烤。

一群人在露天的天台吹着夜风,配上啤酒和烤串,简直不要太爽。

酒足饭饱,兼职人员一个个离去,王洪年等人也都回到房间休息。

这次的开园十分成功,加上网络上自来水的宣传,想必最近一段时间都会很忙,要养好精神。

叶晗回去后洗了个澡,换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出门。

这一天下来,员工们还算适应,就是不知道植物们的状态怎么样。

灯光照亮了路面,抬起头能看到浩瀚的星空,银河如一条长长的缎带横穿天际,繁星在其中闪烁,明明那么遥远却又显得这么近。

前面就是竹林,叶晗将白色的[植物声波传感器]塞入耳中,对着其中的几棵竹子使用了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