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菊花馆(下)(第2/4页)

三人找了个长椅休息。

姚母拿起手机,发现广场舞大群里有几个发了菊展的照片。

点开一看,不是有人入镜、就是景色没拍全,还有一张是中央区域的全景图,五颜六色的超大花坛,旁边是两条龙,根本看不出是什么花卉。

“你看她们拍的。”姚母拿着手机给姚父看,语气带了一抹嫌弃:“唉,好好的菊展给拍成这样。”

完全忘记她之前也差不了多少。

“等我把照片发群里让她们看看。”姚母笑容满面,“老姚,把你拍的那几张也发过来。”

“遵命。”

姚母精心选了六七张图片发到群里。

有姚冰的站在篱笆前的那张,‘帅旗’‘十丈垂帘’等菊花名品的近照,桥上的悬崖菊,菊花船、还有她自己的两张个人照。

照片一发,群里果然好多人全都在问。

“这是你女儿?拍得真好。”

“一段时间不见,苏姐越发有气质了!”

“景色真美啊,跟油画似的。”

“菊花能开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菊花。”

“在哪里?”

“不是W市的菊展吧?我今天刚去,没见到照片上的景色。”

“苏姐推荐一下,咱们也想去逛逛。”

……

照片一发,一下子刷屏几十条消息,全都是问地点的。

她们这些跳广场舞的人大多已经退休,平时跳跳舞、出去玩一玩,菊展又是W市的传统,本地人基本每年都去看。

所以很多人知道菊展的消息,也很关注。

于是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连群主都亲自询问,让姚母内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她回复:“我们一家三口早上去了森林公园的菊展,发现人那里实在太多。一看时间还早,就去了花间集植物园,这里的菊花馆新开的,风景很美。”

看着大家激烈的反响,姚母意犹未尽,又发了一条朋友圈才作罢。

这种分享的感觉确实不错。

虽然是第一次来花间集植物园,也才逛了一个景点,但她感觉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走吧,我们继续逛。”姚母率先起身,对之后的景色越发期待。

从岸边返回,沿着木桥下来的大道向前,他们来到了菊花馆的中心区域。

“好多菊花。”

“看中间的花环!”

“菊花塔也很壮观。”

周围传来游客的讨论声,姚冰一行也看到了这里的菊花盛景。

两座5米多高的菊花塔一左一右拔地而起,共有8层,直径达2.5米,可谓壮观。

为了保持稳固性,塔身为六角形结构,多为一簇簇小菊,降低重量。

一圈圈菊花围着塔身不断向上,构成8层大小不一的花环;有藤本植物缠绕着塔身攀援,宛如游龙,绿意盎然。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体现出精湛的造景技术。

这种菊花塔在菊展中也有展出,只是被大片的菊花花海淹没,没有突出独有的造型。

但在这里却十分显眼,且因为藤本植物的加持更加自然。

两座菊花塔之间,是由绿色草圈和小朵菊花制作的5个椭圆形菊花大花环,高约2-3米,宽1-1.5米,矗立在草坪中央,绿色中点缀着大量金黄与粉白,顶部是垂落的悬崖菊,非常漂亮。

它们从前向后排列,一个比一个小,站在前方,好似即将进入菊花构成的隧道。

这里无疑又是一处最佳打卡点。

“来,帮我拍张照。”姚母将手机递给姚父。

她如今已化身拍照狂魔,情绪高涨丝毫不输于年轻人,看到任何一个景色都想拍下来。

看着父母拍照拍得起劲,姚冰跟他们说了一声,前去其他景区。

菊塔的周围有十几处花境,每一处布置各不相同,颇具趣味性。

比如姚冰看到的这一处,打造成简易的园林式院墙。

长约5米,高2米,白色的墙面、青色的砖瓦,中间有圆形的窗口,透过窗口能看到里面的景象。

内里摆放着数个的花架,低、中、高错落有致,均为名品菊花。

假山旁栽种着一棵树菊,有一米多高,枝条粗壮,于枝条上开满了玫红色的小花。

看到这些设计,仿佛来到了园林之中。

姚冰从围墙的一侧绕过,近距离的查看这些菊花。

这里的名品菊花与展台的形态完全不同。

木桥上的展台摆放的是精心培育的独本菊,又叫‘大头菊’。

它单株只有一朵菊花,修剪多余的枝条,经过2-3次摘心,使整株菊花的营养全部供给单朵菊花,故而开出的花又大又饱满。

而正常状态下的菊花不会只开一朵,只是这样分散了营养,□□的大小、绽开幅度都不如独本菊。

然而眼前的十大名菊之一‘西湖柳月’,共开放4朵花,颜色浅黄,舌状花瓣向内卷曲,外瓣平展稍稍下垂,花瓣多轮呈球形,看起来依然硕大丰满,而且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