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科研人员招聘与植物引入(第2/4页)

以后搞不定的事后就找叶园长,准没错。

伴着淡淡的竹香休息了一个晚上,叶晗精神恢复,先去了实验室。

稀有兰花的种子和种苗最先到达,同时到达的还有150+野生植物样本,需要尽快处理,放入无菌室培养。

郁博士等人正在忙碌,大家脸上都很兴奋。

毕竟除了中科院X市研究所,其他地方根本见不到这么多稀有的兰花,其中甚至不乏国家保护植物、国际濒危物种。

这次居然全都来到了花间集的实验室!

它们是最好的研究对象,也是每一个植物研究人员的最高追求。

“麻栗坡兜兰的种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名研究人员感慨。

然后戴上口罩和手套,用镊子小心夹取培养基中刚长出两片叶子的小小种苗,放入无菌更大的玻璃器皿,对这些连指甲盖都不到的小苗苗进行分株培育。

“彩云兜兰的种子,先给足够的营养,务必要保证它的存活率。”

“好的,组长。”

“周航,你先去处理鹿角蕨的孢子,以免失去活性。”

“这株丽江杓兰已经开花,这几天注意帮助授粉。”

“这个采样袋里是望天树的种子,结果一段时间了,要尽快处理。”

“大家动作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伤及这些果实和小苗。”

……

实验室的所有人忙得不可开交。

这次带回来的样本是上次的两倍,物种丰富程度也大大提升,包含很多科属的热带植物以及国家保护物种,他们处理起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见到叶晗过来,研究人员一一打了招呼,对园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园长去了一趟Y省,竟然拿回来这么多珍贵样本!

到底怎么做到的?

那可是全国最大、物种最丰富的植物园,中科院研究所所在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少植物园排着队都申请不到。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市级民营企业去中央部门做了一次深入调查,还带回了人家的标志性植物——龙脑香科的望天树、坡垒、青梅……

外加三十多种国家保护兰花(兜兰全国野生种一共不到20种,带回来10种?)……

??

这背景也太硬了吧。

怪不得实验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

他们越想越觉得是如此。

私人植物园没准就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研究珍稀植物的有性繁殖。

花间集在这方面的确不一样。

其他科研中心的重点大多是组织培养、扦插等无性生殖手段,努力扩繁;而在这个实验室,几乎所有植物均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用种子培育来维护物种多样性。

这种方式难度很高,至今无法做到批量培养。

但正因如此,说明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部门!

蛰伏多年,待取得研究成果之时,将震惊整个学术界。

……

叶晗如果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肯定非常无语。

太夸张了。

没想到研究人员也这么能脑补。

郁博士安排好组内人员,和叶晗两人来到实验室的外间:“园长,现在植物种类和样本数量都在提升,我们需要更多人手。”

目前植物园的植物超过1500种、4W余棵,物种丰富程度不亚于市级植物园。

如今又引入了几十种珍稀濒危植物,它们的保育和繁殖是一件大事。

如果真的有相关科研成果出现,那别说是W市,放在省内、全国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花间集将不仅仅是W市的一个私人植物园,也是一大科研基地。

郁博士觉得能做到。

他们有最好的实验设备、最高端的控制系统、环境最合适的种质基因库,植物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之中,短短一年多引入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可谓惊人。

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人才和时间。

叶晗点头:“我已经让芸姐发布招聘信息了,你们有合适的人可以推荐过来。”

如今需要多组建几个团队,像高山杜鹃的研究和培育、热带植物的研究都要建立专项项目组;本地植物的引种和驯化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叶晗准备再组建3-4个项目组。

除此之外,多招一些研究生助理、实习生也可,负责大批的样本培育以及种子的存放。

郁博士:“我这里确实有一个。姓刘,中科院博士,主要负责蕨类植物的研究,打算看看其他工作机会。”

国内人才济济,学术界资历很重要,像他们这样的博士虽然稀缺,其实不好往上走。

据对方隐晦地透露,薪资也不是那么可观。

而花间集这里,无论工作环境还是设备都是顶尖,薪资更不用说,远超市场水平。

他一介绍对方就心动了,估计没什么问题。

叶晗笑着道:“当然可以,有时间带他来看看这里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