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水杉林与观鸟(第3/4页)

每一帧都是画卷,每一次拍摄都是一张优美的壁纸。

谭双双动作娴熟的点开相册,将屏幕换成了秋日的水上森林。

自从来到花间集,每隔一段时间她便更换不同的壁纸,看到的时候心情不由自主的变好,新鲜感十足。

姚冰看到前面有不少人在拍照。

她和好友跟着看过去,原来是一只小白鹭正站在远处的石块上梳理羽毛。

它自带仙气,长长的喙埋入雪白的翅膀中,中间的羽毛随着嘴巴的梳理而分开,等它抬头时又闭合,继而再次分开,连带着翅膀下方蓬松的羽毛也跟着晃动,鲜活灵动,干净又优雅。

衬托着挺拔的树干和水面晃动的树影,人间仙境不过如此。

一定要拍下来!

姚冰迅速拿出手机,对着小白鹭的位置放大再放大。

可惜距离有些远,放大数倍后画质跟着降低,虽然不至于模糊,却根本拍不出清晰的质感。

她连拍了好几张,又删掉。

看着旁边手拿长焦单反不断按下快门的男人,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羡慕。

可姚冰知道,这类相机价格很高,块头也够大,即使买了也不一定经常带着。

之前同事有一台,她试了两三次就放下了,太沉,拍照时手都是抖的,效果一点也不好。

算了。

能拍到这些美景也不错。

然而往前走,两人发现水杉林中的鸟类居然有不少,光她们能看到的就有三四种,可惜要么距离太远,要么很快飞走根本无法捕捉。

好可惜。

抱着这种微微遗憾的想法,她们在栈道尽头看到了伫立于面前双层观景台,不由得睁大了眼。

上个月来的时候还没有,应该是新建的。

观景台约有5米高,每层为木质结构的圆形,周围带有围栏,中间有阶梯分别前往一楼和二楼,很多游客正在排队。

两人迅速走过去,两侧放置着鸟类介绍牌、观鸟的注意事项以及游客使用设备观测的例图等。

“哇。”姚冰看到后心情兴奋,“我们是不是能用这个设备观鸟?”

谭双双心情也是一样的激动:“是的!你看这里写了,二楼每人三分钟观测时间,由工作人员帮忙调试设备。”

天呐。

这也太棒了吧?

简直是意外之喜。

一部分自带设备的人去了二楼,她们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轮到。

二楼的视野果然不一样,变得开阔许多,能透过水杉林的缝隙看到中央的湖心岛。

姚冰两人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来到两个超长的镜头前。

看着牢固的黑色支架,粗大具有磨砂质感的镜筒以及上方放置的摄影机,便知道绝对是高端设备无疑。

一看就贵得要命。

姚冰站在设备前,不敢触碰任何地方,在工作人员的调试看到了清晰的影像。

那种感觉就像现场观看纪录片一样,鸟类的一举一动都无比清晰。

她看到了一对鸳鸯在水杉林中缓缓游动,身后荡起一圈清浅的涟漪。

雄鸟颜色特别好看,眼周为白色,脖子、嘴巴为橘红,头顶到背部是暗褐色,腹部由棕色变白,由几块颜色拼接,却恰到好处,显得艳丽又优雅。

而雌鸟的颜色略显黯淡,只在眼周有一圈白色,其余部分都是灰褐色,腹部有白色斑点。

两只形影不离地待在一起,齐头并进,在色彩交织的水面中轻轻浮动,恩爱非常又十足惬意。

姚冰内心一阵激动,她居然看到了鸳鸯!

一对的鸳鸯!

她在野外从来没有见到过,何况是如此鲜明的画面,仿佛近在眼前。

工作人员将镜头拉远,旁边还有一只池鹭。

它身披灰色羽毛,伸长脖子一动不动的看着水面,两只大长腿一只踩在浅水中,另一只伸在空中,待了几秒才缓缓落下,紧接着长嘴猛地一叼,尖细的喙夹着一条还在扑棱的小鱼。

水花微溅中,它仰着头、来回张嘴调整小鱼的位置,然后吞咽下去,姚冰能看到对方脖子收缩的动作。

太清楚了!

好强的设备。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三分钟很快到了。

又一批游客来临,两人只好下来,回去的路上却依然沉浸在刚才的画面中。

姚冰:“你看到了什么?”

谭双双:“我问工作人员来着,好像叫紫啸鸫。

体型比鸽子大,长得胖胖的,羽毛为深蓝紫色,翅膀有亮白色的斑点,据说是在花间集第一次拍到。”

谭双双:“还看到了几只正在休息的大雁,不,应该叫鸿雁。”

经过这次观鸟,之前或许不知道名字,如今却十分清楚。

自己好不容易观察到的鸟儿,当然要知道它的信息。

姚冰:“我看到了鸳鸯,还有池鹭捕鱼的过程!太厉害了,就像站在面前观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