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禽鸟馆打造与鸟岛(第3/4页)

在打造禽鸟馆的同时,稀有兰花经过培育后陆续移栽进入热带雨林馆,攀附在高大的乔木之上,气生根吸收空气中带有植物液的喷雾,活性十足。

至此,植物种类超过500种、面积高达3900平的热带雨林馆终于建造完成。

花间集官方账号做出通知:两个展馆将于12月22日/12月25日陆续开放。

12月上旬,菊花馆、桂花园等秋景的观赏期已过。

月季的花期也在11月底结束,等到明年4月份气温回升继续盛开。

而在这个时节,水杉林与槭树的颜色则转变为完全的砖红与鲜红,大片大片的红色蔓延开来,层林尽染,灿若云霞,极为壮观。

这时候的景色,与11月份的翠绿、金黄、红色交织的色彩相比,又是另一种景象。

漫步于阳光斑驳的石阶,看着周围绚烂如霞的枫叶与从内而外落满地面的落叶,闻着空气中浅淡的枫香,那种深秋初冬的气息格外浓郁,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道路两侧的红枫与槭树树冠庞大,明明树干相隔一段距离,伸展的枝叶几乎在半空触碰,稍一抬头就能看到绚丽的红色,一直向内延伸,继而蜿蜒而上。

走在其中,就像走在一处深不见底的红叶河谷,前方的道路一眼望不到头。

伴着婉转的鸟鸣声,低头捡起一片随风飘落的鸡爪槭,叶形优美,很适合做书签。

沿途设有三个赏枫亭,地势略高,四周红枫环绕,红叶似锦,为最佳观赏点。

无论近景还是远景,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这是槭树最后的观赏期,也是最美的时刻。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艳丽的色彩,比书上描绘的层林尽染还要浓烈,是一次绝佳的视觉盛宴。

谁没有在深秋(初冬)季节赏一次枫叶,将是最大的遗憾。

而花间集的槭树园,丝毫不逊于R国红枫林。

有博主拿了照片作对比,树型、颜色都很相似,而在原滤镜下,花间集的枫叶似乎更艳丽,艳红似火。

脚下的道路干净整洁,配上散落的光影,拍照效果绝美!

若是能在国内便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大家何必去R国?

消息一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热度比11月份丝毫不减。

最让人惊讶的是,大部分槭树作为落叶小乔木,每到初冬季节叶子会掉一大半。

可花间集的枫树落叶数量有限,只有铺满地面的一层,不到四分之一,使得满树的枫叶依然美观。

乔木的落叶是一种自我保护。

深秋时节气候降低且干燥,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水分的散失,只好去掉多余的树叶。

然而花间集的植物经受植物营养液的浇灌,养分充足,发达的根系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因此落叶数量比较少,时间也更晚。

使得观赏期大大延长,预计将持续到1月初,某些品种持续到3月份。

在其他赏枫地进入观赏末期、或已过观赏期的时候,花间集无疑成为游客们的首选。

同时,随着又一批的候鸟前来水杉林的岛屿群越冬,观鸟人数也达到了最高峰。

叶晗又增加了4台设备,8台设备一起运行,满足游客需求。

下层的观景台也站满了游客,用自带的望远镜和相机观鸟。

虽然比不上专业设备,但一些鹭鸟、野鸭、鸳鸯等鸟类经常在十几米外的浅水区行动,还有栖息在树上或灌木丛中的绣眼鸟、白头翁等都能看到。

几只小白鹭很喜欢拍照,镜头感十足,可能知道人类离得远,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胆子很大。

湖心岛,或者说叫湖心岛屿群,加上外围小块的湿地和芦苇丛,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聚集了超过1500只鸟类。

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岛。

除中华秋沙鸭、猎隼这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外,近期又增加了同属于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鹈鹕和青头潜鸭。

白鹈鹕,大型水鸟,体长可达1.4米,个头和大天鹅差不多,好大一只。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它的巨嘴,长而直,下方有橙黄色皮囊,据说能装十公斤的水。

它和鸬鹚简直就是鱼类收割机,一天要吃1.5-2公斤的鱼。

而且是群居,一下子来了四只。

叶晗非常怀疑,这些白鹈鹕就是觉得这里鱼多才来的。

每次专挑大的吃,反正嘴巴够大。

至于青头潜鸭,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猎杀等原因,比中华秋沙鸭还要稀有。

全球只有1500多只,国际保护程度已经从濒危上升到了极危。

它们是由两位观鸟爱好者发现的,发现时,两只青头潜鸭正与一群十几只的红头潜鸭一起,在湖泊和丰茂的水草中游荡,怡然自得。

曹主任确认后兴奋得两天没睡着,连说话都是颤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