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收购精油工厂(第2/3页)

等到夏季来临时,会再调低一些。

花苗被一车车的送来,叶晗随即抽取几株检查。

不错,是2年生的优质花苗,若是培养得好,明年就能开花了。

不过第一年只能开出盆栽的效果,再过几年才能长成大株的杜鹃花。

叶晗让王洪年带人配合栽种,顺便做好监督,保证成活率。

额外补充的2000株,放置在花卉基地,以盆栽形式栽培。

将它们放在加起来足有2万平的扦插培育温室,和10万根扦插的枝条一起培育。

前段时间叶晗去看过两次。

在研究人员和技术员的指导下,园艺工人和本地员工很快上手,加上本身就有一定经验,扦插得又快又好。

大部分扦插的枝条已经开始生根了。

这里有自动化的育苗,10万个枝条放入花盆,在自动化生产的苗床上排列整齐。

顶部的灌溉设备钢架下降,从前向后均匀喷洒灌溉,阳光和温度也有一定的调控,达到批量生产。

10万的扦插枝条,只占了温室面积的不到5%。

也就意味着如果全部利用起来,年产花卉至少两百万株。

加上苗木的培育,年产四五百万株不是问题,无论数量还是收入都十分可观。

自动化确实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员工们跟着轻松不少。

到了秋季,花间集有大部分植物结出果实,加上之前保存的部分,到时候可以批量播撒种子,大批育苗。

同时进行第二批扦插,数量将会大幅提升。

但叶晗要的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这才是‘花间集精品园艺’的立身之本。

叶晗又去了后面的几块基地。

3月份播种的真实薰衣草,如今已露出了浅浅的紫色。

预计6月初便会到达花期,6月下旬进入盛花期的时候便可收割、制成精油。

叶晗摸了摸它们顶部长长的花穗,植株比去年的更大。

不愧是S级,无论花量还是状态都不一般。

朝着远处望去,保加利亚玫瑰已经长出花苞,漫山遍野深绿色花枝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淡粉色,数不胜数,场景十分壮观。

它们6月份也会到盛花期,需要及时采摘,不然温度高了之后会灼伤叶片。

至于澳洲茶树,现在仍在生长期,待到10月份,它便可以长到2米以上,那时候采收产量会更高。

所以,叶晗要加快精油加工工厂收购进程。

叶晗很早就思考过收购工厂的事,让王芸找人筛选合适的精油加工公司。

太大的不考虑,中小型即可。

她不打算做其他品牌的代工厂,只专注于自己的产线。

精油是最大的一部分,但考虑到以后的规模肯定会扩大,工厂最好涵盖多个生产线。

比如精油手工皂、纯露、香氛,甚至在沐浴露或者身体护理中也可以加入精油。

但这样的公司不好找。

生意做得不错的,肯定不会考虑收购的事,除非溢价。

存在经济问题或者破产的,需要实地调研资质、生产线等,确保里面不会有猫腻。

而且对方之前的财务、经营问题,与代工品牌的合同细节、债务,未遣散的员工……所有的一切都要接管,还要将员工收编进自己公司,办理变更手续,对厂房加以整改。

收购价格也不一定能谈拢,里面的弯弯绕绕多得吓人。

叶晗之前从未收购过公司,包括王芸在内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

毕竟收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常见,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决策,需要股东表决和决策者的支持。

好在有傅云泽。

自他接手未来科技的五年来,已经收购了6家科技公司,全部以亿为单位;投资了32家独角兽公司,其中有8家已上市。

作为最高决策者,傅云泽不仅有魄力,而且眼光很准,这也是未来科技公司市值增加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在傅云泽和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叶晗用两个月的时间收购了一家名为[轩逸]的加工工厂,收购价2600万。

加上各项费用,不超过3000万,在她的规划范围内。

叶晗和专业人士前去考察了三次,对情况比较满意。

轩逸有10年以上的代加工经验,11条生产线,占地1.5万平米的生产基地。

拥有10万级的洁净生产车间、空气净化系统以及智能灌装设备,单日可产出10-20万瓶产品。

更让叶晗诧异的是,对方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这些年来积累了300多个成熟的配方。

除此之外,还向客户提□□品规划、包装设计、加工等服务。

简直是一条龙全包,估计某些大牌只提供个牌子,连研发中心和配方都是代工厂的。

可惜,大部分消费者只认牌子。

叶晗巡视了几次,感觉基本不需要增加其他配置。

目前的生产线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