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建新灶台(第2/5页)

楚沁奇了:“那我家的这个怎么不能用三代人?”

楚婶儿:“这事儿你不知,你这房子原先是一户姓姜的人的房子,这户人家搬走了,你爷逃荒来后村里就把房子给你爷,这灶台不是你爷建的,是人家留下来的。

其实这么多年来房子里外都重建过,就是这灶台一直没动。”

楚沁算明白了,原来灶台格外破旧是这个原因。

楚婶儿感慨:“听说这姜家当年还是新明县的大地主呢,咱们高树村对人家来说完全不算什么,是犄角旮旯的地儿。后来说是分给第几房姨太的孩子来着,你家原先就是人家看山仆人落脚的地方。”

楚沁疑惑:“那现在的姜家人呢?”

楚婶儿:“说是在国外。反正跟咱们没关系了,更不可能让你腾房子。人家住着洋楼,吃着牛肉,几辈子都见不着他们的面儿。”

楚沁咽咽口水。

说来可惜,穿越这么久她还没吃过牛肉,真想尝尝。

楚沁没说这事儿了,问楚婶儿:“您又回来有什么事吗?”

楚婶儿一拍脑袋,立刻道:“我上回看见你做橱柜,你最近有没时间,帮我做个衣柜。”

她其实也很奇怪,楚沁怎么就会干木工的活儿?关键干的还不错,拿出去完全能卖。

楚沁点点头:“等灶台砌完就有时间。”

楚婶儿悄悄说:“我这个衣柜有点特别,你帮我搞个隔层出来。”

楚沁了悟:“我晓得了。”

这是想藏钱藏票,不让小叔找到。

楚婶儿这才放心离开。

天色渐暗,楚沁数完砖块后把砖头叠在厨房左侧的位置。

其实她是想盖能安置两口锅的灶台的,毕竟常年喂猪的话确实需要一口锅,否则次次都得用她做饭的锅来住猪食。

……嗯,不太好。

没得这么埋汰自己的。

铁锅也不成问题,供销社里有。至于票,她手上有几张肉票,实在没办法就用肉票去换工业票。

楚沁私心想着能不能从系统游戏中抽个出来,毕竟她抽到过小铁锅,抽到铁壶,按照规律抽到个大铁锅也不是不可能。

干完活,楚沁拍拍身上的灰,洗完澡洗完衣服后上床休息。

此时已经夜晚八点半。

床头柜里摆放着菜谱,门窗紧闭,一盏煤油灯在稳稳地提供光明。

楚沁看见板鸭那一页,忽然就有点馋了,嘴巴分泌口水。

板鸭又是什么味儿呢?

可惜人只有一张嘴,这世间美食也就吃不尽。

楚沁“呼”地吹灭煤油灯。

她打算下回去供销社时多买些煤油,最好提前存好两三年的量,只是找票的事儿还要拜托小舅,没这个煤油灯,漫漫长夜太难熬了。

房间陷入黑暗中,暗到楚沁睁开眼也跟闭眼相差无几。

割回家的茅草太多,剩余的她便编成了窗帘,纯天然茅草窗帘,把窗户的缝隙遮挡得严严实实。一点月光都透不进来,难怪黑暗。

黑暗中的楚沁在想,明天吃啥呢?

吃蒸熏□□。

熏鸡和板鸭总能有一丝关联的味道。

翌日。

楚沁还真把熏鸡做了,因为天气冷,她一做就是一整只,也不怕吃不完放着变坏。

熏鸡起床后就放到水里浸泡,等洗漱完吃完早饭后就可以拿起来切成块了。

简单点的做法就是拿来蒸,切些蒜末,放些辣椒末,再加点米酒,简简单单蒸后味道就是上佳。

复杂点的话就拿来炒,只是家里菜园里的蒜苗还没长好,而家附近的野蒜又被她霍霍完了,只好放弃。

不过不需要现在蒸,楚沁喝杯水后就去上工。

今日她还是挖泥土,第一条水渠在全村的协力合作中已经挖近半了。

等挖好后将村里河流的水引入进来,引进农田中,往后浇水将会方便无比,使得村里贫瘠无比的田地变成具备灌溉能力的良田。

楚沁哼哧哼哧干活,比起其他人来她很少抬头,计分员每回看到她都暗暗点头,觉得她这每天的十工分沉甸甸的,半点不虚。

韩队长和村支书站在山坡上,拿着图纸眉头紧皱依旧在规划水渠线路。

村支书缓缓吐出烟来,问:“村西那边就暂且停着吧,先把关键的几处地方挖了再说。”

韩定国犹豫:“可是村西的地是前几年才开荒的,更需要水渠。”

村支书摇摇头:“水也不够。”

他们村的河不大,其实更偏向小溪,水源不算充裕,能舍则舍。

韩定国还在犹豫,忽然间想起来楚沁说过的一句话。

当时楚沁正成天找他让他修水渠,还感慨过村里运气好像就差那么点儿,要是村里的河流能联通上溪河,想必在水利上会好很多。

上溪河是扬子沟乡的主要河流,从重重山脉中流出,途径静水庄和扬子沟等地,最后汇入新明县的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