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四(第4/5页)

大雨天,老四还发着烧!

就在这时候,梁九功又一脸不忍直视地进来传话:“皇上,德主子求见……”

“让她滚出去!!”

德妃自打进宫以来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听过康熙这样疾言厉色的斥责,她都被骂懵了。

十四阿哥哭了一夜,早起嗓子哑了,还有些咳嗽,她本来是想求个儿科圣手替十四瞧瞧碍不碍事的,平日里她只要温言软语说一番十四如何可爱聪慧的话,顿时就能激起康熙一腔爱子之心,今儿不仅被撵了出去,过没一会儿,梁九功还来永和宫传了口谕。

字字句句都在说她不堪为母。

德妃知道其中定有缘由,便叫人细细查探,才知道昨夜竟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她全然不知!

哪怕再怎么生四阿哥的气,她也不敢将皇子关在门外。

何况,她如今还有心与老四亲近,又怎么会办这样的蠢事?

都是刁奴误她!

且不论德妃这边如何雷霆手段处置下人,又如何向康熙脱簪请罪解释,其他各宫又是如何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

这些事儿胤礽都刻意瞒着,不叫人传到毓庆宫里来,老四是个心思重的,省得叫他病中忧心了,何况他若知道德妃被康熙训斥,定然坐不住要替母求情。

到时候别又惹得康熙大发雷霆。

胤禛在毓庆宫里,被迫两耳不闻窗外事。

二哥这儿……没吃过又好吃的东西也太多了点吧?!

胤禛守灵这几日压根没怎么好好吃过东西,睡眠不足又劳累过度,这才有这么一场病。

病中口中寡淡无味,本也吃不下什么。

而且宫里头,病了先饿上几顿,清清肠胃再说,是太医们的惯常操作。

胤禛以为要成天喝稀粥米汤了。

谁知,就见太子先迈步进来,身后传膳太监跟着鱼贯而入,一盘盘摆在小炕桌上,都是他瞧着有几分眼熟,但又觉得好像哪哪都不太一样的菜式。

因在丧期,又病着,进上来的东西都大多都是素的,但却一点也不寡淡。

早点是金灿灿圆鼓鼓的脆皮南瓜饼,外表拿荤油炸得酥脆,裹满了炒熟的白芝麻,咬开外壳里头却软糯劲道,一点也不油腻,配上一碗热热的桂花酒酿圆子,甜甜润润,吃下去叫人干涩咽疼的喉咙都好了不少。

午膳是一道锅子,胤礽特意过来和他一起用,笑道:“四弟吃过粥底锅子么?这是粤菜,吃起来还有规矩呢,讲究‘五碗粥’的吃法!”

胤禛这算开了眼界了,原来吃粥也能吃得那么畅快、舒服!

晚膳是素佛跳墙,拿香菇和豆芽菜熬的素汤底,再将芋头切成麻将块油炸铺在深深的砂锅里,再依次放入红薯粉、胡萝卜、老豆腐、冬瓜等食材,就这么煮上一个时辰。

没一丁点肉,却能喝出鲜美的高汤滋味来。

胤禛就这次好吃好喝没烦恼地过了三五日,便吃得面色红润,百病全消了。

康熙下了朝,坐在藤编凉椅上看奏折,正好看到佟家的折子,不由又想起老四那病得苍白的小脸,太医们开方子向来都中正平和,请安脉也总说好,也不知如今养得怎么样了?便将折子一撂,发话移驾毓庆宫。

没让门上人通传,只带着梁九功,自己信步而入。

如今已是深夏,淳本殿前院中两颗须弥菩提冠幅广展、绿荫如盖。康熙感慨地拍了拍树干,这还是太子搬来毓庆宫的头一年,他特意让人移栽的,当年他失去了太多的孩子,菩提乃佛树,就是为了保佑太子顺遂平安,能够健康长大。

平日里没留意,今儿才发觉已长得这么大了。

康熙在院中驻足,正好望向不远处枝叶荫蔽之下的窗子。

暑热难耐,书房的窗子大开,正好将一高一矮站在那习字的背影瞧得清晰。

胤礽弯着腰指点,胤禛则一边点头一边提笔蘸墨,学着兄长的模样提笔,但似乎写的还是不满意,胤礽侧头看了一眼,便走到他身后,直接握着他的手写,一边写一边低声讲解。

“保成的字是朕手把手教的,他在这一道上很有天赋,如今字写得自有风骨,教一个老四绰绰有余了。”康熙语气里有些骄傲。

梁九功也凑趣拍马屁:“都是万岁爷教得好。”

“你个奴才,满嘴抹了糖似的。”他含笑又看了一会儿,扭头对梁九功说:“咱们回去吧,别搅了他们的清静。”

瞧这模样,老四只怕也好得差不多了。

康熙心情很好,回去狠狠批了一箩筐的折子,哪怕批到三次闽浙总督这憨货上的“皇上,您吃芒果吗?这是台湾的土产芒果,献给皇上您。”的请安折子,他都没有生气,只是无奈地写了三遍:“无用之物,不要再送了。”

康熙心情一好,就喜欢赏人,于是开了御库,又捡了一堆东西赏给太子和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