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原来(第3/5页)

那样的悲剧,以后不会了,绝不会了。

胤礽暗暗下定决心,抬头道:“都扯远了,总之今儿皇阿玛把你们叫回来,应当就是要宣旨的意思,旨意一下宫里定然会有轩然大波,你心中有数就好。”

程婉蕴也敛了神色,郑重向太子爷谢恩——程家送县令到父子三人都能身居要职,全离不开太子爷的提携,但太子爷已经搭好了戏台子,这戏程家也要唱得起来才行!

这大恩要接得住、要扛得住,否则扶不起来也白搭。宫外靠程世福和怀章怀靖了,宫里就得靠她了,她要为程家撑住半边天。

“您放心,”程婉蕴平日里与世无争,但不代表她好欺负,她笑道,“我不会给您丢脸的。”

胤礽揽住她的肩头,低声道:“从此以后,你就被我立在人前了,那些有心人以后说不准会冲着你来,咱们日子会过得累一些,但别怕,还有我呢,我会站在你身后,你只管记着这个就好。”

大胆的走,他的阿婉值得一切荣耀。

程婉蕴点点头。虽然她是后世的魂灵,对抬旗其实并不强求,就算一直都当汉人,她也觉得挺好的,她本来就是汉人呀?后世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平等的。

但在清朝,这真的是整个家族用无数金钱都无法换取而来的殊荣,不论是顺治朝还是康熙朝能够享受到这一赏赐的家族都是凤毛麟角。

一般抬旗的都是皇帝的宠妃或者母族,比如康熙朝的佟佳氏、雍正朝的年家、乾隆朝的令妃魏家、贵妃高家等。要不就是给得重用的亲王加恩,如四爷就给他信重的十七弟果郡王允礼的生母勤妃陈氏抬旗了。

而给太子的侧福晋抬旗的,实在是头一例,毕竟太子妃的母家都还在汉军旗,她居然在这上头越过了太子妃。

这让并不知道太子爷和太子妃两人已经形同决裂的程婉蕴也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已知太子爷不是恋爱脑,也知康熙不是慈父,他为何会同意儿子抬高侧室的出身去压制太子妃呢?程婉蕴想到的第一个原因便是索额图病重,赫舍里氏无法再为太子爷提供价值了,而她爹程世福近几年来还算得圣心,康熙可能觉得她家能扶一扶给太子爷加重砝码?

第二个原因很有可能的就是:要不石家犯错了,要不太子妃犯错了。而且这个错一定还不小,且被康熙知道了。

程婉蕴觉得太子爷替她求来抬旗的恩典还算正常,她自己也知道太子爷对她的好,她也总想尽己所能去报答太子爷,他们之间的情分早已不必多言,但康熙对这件事居然一点都没拖延,竟然要火速加急地办这件事,就很耐人寻味了。

不得不说,叫她猜了个正着!

她和太子爷刚回毓庆宫不久,只来得及把孩子们先安顿好,东西都还没放下,廊下堆了一堆的行李,梁九功就笑眯眯地捧着圣旨来了。

程婉蕴跪下接旨,听完才知道他们家抬进镶黄旗了……八旗中“镶黄、正白、正黄”为皇帝亲领,属于上三旗,而镶黄旗又是其中最尊贵的,程婉蕴这下都有点恍惚了。

太子爷也给康师傅吃了迷魂药不成!

程婉蕴不知道如今东宫式微已到了康熙不得不下力气扶持的地步,这也是胤礽苦心孤诣才得来的局面——皇阿玛不喜欢别人抢他的东西,那要让皇阿玛自己拿出来,就得让他心甘情愿。而他自断臂膀正如剔骨疗伤,将身上腐朽、溃烂的肉全都挖掉,等长出新肉来就好了。

有舍才有得。

康熙给程婉蕴抬旗,不是为了程家,而是为了太子,为了昭示皇恩浩荡、东宫依旧。

其实以胤礽如今的局面,也可以提出让索额图这一支也封爵来加恩赫舍里氏,康熙可能同样会同意——因为索额图显然过不过多少年了,给一个虚爵也无所谓。

但对东宫来说,这点小恩小惠却显得弱了一些,显示不出康熙对太子爷的恩宠来。

正好阿婉争气,一口气生下了龙凤胎,又恰好风调雨顺、国富民安,于是用程家反而成了最合适、最正当的了。

胤礽当时在陪阿婉坐月子的时候就计划好了,趁着绝佳时机要替阿婉要个大的甜头,他为程家铺路,也是为自己铺路,他们之间、家族之间早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宣旨的人是两波,一波去了毓庆宫,另一波去了程家那小胡同。

遇着这样的大事,是整个家族的大事,不过康熙还是留了一手的——他只说抬程婉蕴他们家这一支,而不是全部族人,而她直系的亲人也就这几个人了,程家父子三人全都告假回家也就是了,否则若是一整个大家族,即便是远在歙县的族人也能接到旨意呢!

程世福捧着那圣旨还跪在地上,那神情已全然呆滞了,整个人不知今夕何夕,仿佛如坠云端一般,都已经接完旨了吴氏想拉他起来都拉不起来,她又着急给传旨太监塞荷包,还想让他们留下喝茶结个善缘,但都被太监们用一箩筐不重样的吉祥话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