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3/4页)

因为这个女生,季书早已好了许多的自卑再次萌发,两人多次发生争吵,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冷战了两个月。

如此违逆大众意愿的剧情发展自然引发了群众剧烈的反弹,网上骂声一片,甚至有人号召去豆瓣改分,觉得这样的剧情不配自己的五星。

但在这些愤怒的声音之外,也有另一些不同的声音。

“别动不动就说魔改,我看编剧这么写才是想贴合原著,那些想大学一上来就谈恋爱的才是想魔改吧!毕竟原著写得明明白白,季书可是大四下学期,都快毕业时才跟谢成文表白的,本来就不可能在大学谈恋爱啊!”

“对啊,而且原著的大学部分写得特别仓促、特别一笔带过,早在拍摄时大家就猜到大学内容肯定会大量扩充,现在一个个的这么激动干什么?”

“我看编剧改得挺好的,有些人要是真想骂,不如去骂原著作者咯,问问她为什么非要写季书大四才表白。其实作为前书粉,本人这么多年也很好奇,那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有鬼抓着谢成文季书不让他们表白吗?”

“笑死,《秘密》的大学部分拉胯烂尾早在当年小说连载时就被钉上耻辱柱了,现在来骂编剧魔改毁原著。当我们这些早期书粉都死绝了是吧?!”

“楼上有病吧,剧的事干嘛骂到原作者身上,还装书粉,我看你才是当我们这些真—书粉都死了吧!”

……

关滢作为当红女作家,粉丝众多,当然也少不了黑子。眼看后面已经变成粉黑骂战,她合上手机,长舒口气。

其实最后那些人说的也没错,《秘密》原著确实多年来一直都有人诟病大学部分的节奏。情节很少,时间线拉得飞快,感觉没发生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到了大四,两个人这才终于彼此告白,然后大结局。

那些人认为,如果作者真的对大学的剧情没有脑补,还不如当初就让他们在高中毕业后互相表白,然后直接大结局,也不至于被后面平淡无味的三万字拖累,进而影响整本书的质量。

这本书能成为经典,不过因为连载到大学部分时,整本书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再加上前面确实写的很好,瑕不掩瑜,时间一久,大多数人都不计较那点点烂尾罢了。

关滢心里明白,其实这些人说的是对的。

但她更清楚,故事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拿过Ipad,打开深海视频,映入眼帘的就是首页的《秘密》大banner。

她随便点开一集,剧情正好演到高一时,季书周末去市体育馆偷看谢成文打篮球,却不小心被队友的篮球砸到,然后谢成文将她送到医院的剧情。

这是,她和傅时川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除了后半段。

现实中,当傅时川担心地问完她严不严重、需不需要带她去看医生后,她已经挡着脸、摇着头,仓皇逃走,根本不管他在身后诧异的喊声。

就像她在《秘密》里写过的每一个剧情,几乎都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取材自她和傅时川三年来一次次的交集。

唯一的不同是,在故事里,季书和谢成文通过一次次的交集,逐渐走近,像两颗原本运行在各自轨道的小星球,终于交汇。

而在现实中,他们只是一次次擦身而过。即使她尝试过想要靠近,她仰望的星球却从未记住过她分毫。

为什么大学的剧情会这么仓促?当然是因为当他们去了不同的大学后,连那么一点在学校里擦身而过的交集都没有了。

她不是季书,傅时川不知道她的存在,也就不会像谢成文那样还会主动联系季书。作为一个外校生,她连进清华的校门都困难。

而那个结局,那个彼此告白、终成眷属的happy ending,不过是最绝望时,一个虚妄的想象……

关滢忽然站起来,打开窗户狠狠吹了阵风,因为刚刚勾起了人生里她最不愿回想的一段记忆。

但也是因为这段记忆,让她忽然又想起那天西西的话。

她的谢成文回来了。

曾以为永远不会再见的人重新出现,那那些本以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是不是也能通过另一种方式,让它圆满?

她低头,给西西发了个微信:在吗?

那边回得飞快:在呢,什么事?

西西估计也想着她,不等她回复又主动说:你是在为网上的评论担心吗?没事的,我一直盯着呢。我觉得那些声音不足为虑。看过片的小伙伴跟我说了,也就今晚两集的剧情有点不讨喜,明天最后两集拍的很好,很完美。观众也就是现在看到开虐所以不满,等看完了大团圆结尾,就会全忘了。而且播到现在,《秘密》现在的成绩基本已成定局,一些小瑕疵问题不大,安心!

关滢:我不是想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