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页)

当然,他怀疑华尔街那群人也一样。

但他却感知不到意义。

强烈的孤独感笼罩住他,世界仿佛变成了一片看不到尽头的荒原,只有他一个人行走其中。

他开始失眠。其实他从高中起就有睡眠问题了,时好时坏,从褪黑素到安眠药都吃过,早就习惯了。

但如今却是严重加剧,一度几天几夜睡不着,连吃安眠药都只能让他短暂入睡两三个小时。

傅时川从小就是一个理智敏锐的人,所以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心理上出问题了,并通过心理医生确认了这一点。

发现这件事后,他心情一度很微妙。

有点意外,还有点生气,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心理疾病这四个字会跟自己有关系。

但很快,他又释然了。

既然谁都有可能得心理疾病,那他又凭什么觉得自己不会得呢?

虽然有问题,但依然不妨碍他正常上学,实习,毕业后进入想去的公司工作。

然后,一路顺风顺水,高歌凯进。

可惜的是,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缓解他的情况。伴随着得到的名利越来越多,是他心灵的越发空虚。

直到有一天,傅时川忽然发现,自己对生命的存在都开始生出质疑。

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然,这不是说他想死。但同样的,他也没那么想活。

死亡好像变成了一件毫无重量的事情。

对他的生命最终要驶向何方,他竟毫不在意。

傅时川正走神,却忽然听到身侧的Jonson说:“其实,我不赞成你来这一趟。”

傅时川收回目光,唇角微勾,“你就这么想替我跑这趟?想篡位多久了?”

“少胡扯,你知道我的意思。”因为Rayray在前面,Jonson不好说太明白,只是道,“逃避不是办法。”

傅时川眼眸一暗,没有作声。

Jonson见状顿了顿,又说:“老实说,之前听说你和她的事,我是很惊讶的。以你在美国的表现,我还以为你这辈子都不会谈恋爱呢。”

傅时当然川明白他的意思。

想到那天骆宁的猜测,他以为关滢是要打听他在美国的情史,他忍不住苦笑,如果真是问这个那倒是简单了。

他在美国的感情生活非常简单。他当然也和女孩儿接触过,美国是dating文化,他入乡随俗,也试着和合适的女孩dating过几次。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和他的相亲对象一样,那些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但最终的结果却都不好。

他发现,当他试图去构建一段亲密关系,心中的孤独感并没有减轻,反而更重。

就好像周遭越喧闹,他的心就越空旷。

几次之后,他意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就放弃了这种尝试。

对于他的独来独往,身边的朋友都很不解,还有人替他惋惜,要给他介绍更好的女孩认识,说他这样的青年才俊怎么能单着呢。

听得多了,他忍不住想,这是不是另一种裹挟呢?

当你已经拥有世俗的成功后,大家依然会说,这样还不够。

你不仅要有事业,还应该有一个和你相配的伴侣。

至于他本人真的想要这样一个伴侣吗?好像并不重要。

他的这些心态别人不清楚,但Jonson很明白,甚至可以说他是唯一了解他情况的人。

当初也是他在他收到深海的邀约后,力劝他回国。

Jonson认为,回国可能会对他的情况有好处,在熟悉的环境里,他的病情也许会有所缓解。

傅时川对此不以为然,美国和中国又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美国是更陌生一些,熟悉的人也更少。但就像他试图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却觉得更加孤独,回国了又如何呢?

在所谓熟悉的环境里,他的情况到底会变好,还是索性更坏?

他这样想着,最后却同意了。

因为经过思考,他判断回国对他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更好的。

作为一个华人,他在硅谷有他的职场天花板,即使在公司做得再好,也很难进入最高决策层。

但回国就不同了。他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开发,如果最终发展得好,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傅时川忍不住自嘲。这就是活中别人目光中的人吗?以至于都已经这样了,却仍然被惯性驱使,继续做着正确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他没抱任何期待地回国,然后,就遇到了关滢。

想到这里,傅时川轻声说:“我也没想到。”

没想到会遇到她。

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她。

有件事,他还是对骆宁说谎了。

在刚确定关滢在追求他时,骆宁问他是怎么想的,当时他没直接承认自己的心意。其实不止是因为觉得他们三个关系复杂,所以不想告诉骆宁,还因为他真的在迟疑。

因为在美国的几次感情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他害怕这一次依然会结果不好,所以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