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页)

想了又想,忍了又忍,孟古青还是忍不住去慈宁宫跟姑姑哭诉,再怎么说,她都是皇上的妻子,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皇上不能这么折辱她,从她肚子里诞下的会是大清下一任君主,皇上必须要对她好!

皇太后照常安慰她,心里也是不解福临为何这般抗拒蒙古贵女,满蒙是一家,皇后还是福临表妹,为何福临就不能对自己的妻子好一点。

再说了,若不是蒙古贵女所出的皇子阿哥,其他妃子生下来的皇子阿哥身上的科尔沁黄金血脉被玷污了,如何配得上一国之君继承人的身份,而皇后不单单是身份极贵重的蒙古贵女,还是中宫之主,中宫所出为正统,有嫡出子,福临皇位才更加稳固。

她这不是为福临考虑了吗,福临为何如此固执。

这姑侄两人是想也想不通皇帝的想法,皇太后历经两任皇帝,心里面兴许是清楚自己儿子的想法的,只是她不愿意明白,她就是蒙古贵女,天然就站在蒙古贵女、自己侄女这边了,现在也只想让自己儿子顺应自己心意宠幸蒙古妃子,生下有着蒙古血脉的皇子阿哥,将来不光是爱新觉罗氏昌盛,她远在科尔沁的娘家也能借助大清势力越发强大。

而如今,等到孟古青走后,皇太后反复想着福临这些日子的变化,好似福临一整日心情都不错,鲜少跟她唱反调了。

皇太后敏锐的察觉到自己儿子有哪儿不对劲了,便果断派出心腹去探查,完全没有刚才在孟古青面前表现出的困惑。

“你是说,皇上近来特别喜欢跟佟图赖说话,还老是歇在佟府?”皇太后神色莫测,心里念着佟图赖这个名字。

“是,太后娘娘。”

按理说,福临以前也有过特别看重一个臣子而让那个臣子随行的举动,并且是有什么赏赐都会想到那个臣子,有此先例,皇太后不应该十分在意福临接触佟图赖这事才对。

可是随着福临一日日长大,皇太后越发觉得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掌控一日不如一日,她不愿福临背着她做了不该做的事,也不愿福临做了她不知道的事,她必须要将福临的言行举止都把握住才行。

“再查。”皇太后如是命令道。

“是,太后娘娘。”

……

在朝廷上,福临确实是越来越偏袒佟图赖了,但他这种做法算得上是重视功臣,旁人指摘不出皇上的过错,毕竟佟图赖这一家子确实为大清建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其阿玛更是为大清而亡的。

与其看着皇上整日跟皇太后反着来,皇室宗亲们还是更乐意看到这一幕,君臣和乐,单是做给别的臣子和八旗子弟看也好啊,这不恰好是朝廷君臣和谐的证明吗。

而在一日,福临突然提及将佟图赖这一脉给抬到满洲上二旗的要求,其他皇室宗亲有些茫然,乍一天天的,皇上跟佟图赖还真聊出感情了吧,但皇上想做的事情,没人会反抗,更何况佟图赖这一脉确实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若是皇上非得将佟图赖抬进满洲旗,那也不是不可。

只要有功劳之人,都能得到封赏。

至于更进一步的满洲上二旗,这对于佟图赖原先是汉军下五旗的出身来说,确实是高抬了,但只要皇上想宠信一人,其他臣子也没法说不啊。

于是,在众多臣子的满目羡慕中,在佟图赖本人的愣神中,皇上当即下旨将佟家佟图赖这一脉及其子孙后代都抬入满洲镶黄旗,从此以后,佟氏是佟佳氏了。

佟图赖心底砰砰直跳,敢情皇上对他女儿还真是认真的啊,若是如此,将他女儿嫁给皇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左右被皇帝看中的人要是想嫁给旁人,怕是难如登天,可要是皇上对他女儿好,他心里就没什么纠结了。

他自始至终都只是害怕皇上对他女儿不好罢了,既然有了回旋之地,佟图赖也不是不识相之人。

佟图赖作为在朝廷中厮混了多年的臣子,不可能看不出来皇上看重他女儿这件事,能给佟家带来多大的利处,像是现在,佟家已经不是佟氏了,而是佟佳氏。

彼时他既是盼着女儿好,也盼着家族好,心情复杂之极,是他这个阿玛不好啊,只得用女儿谋得家族的好处。

而后知后觉的皇太后发现自己儿子轻而易举将一个臣子给抬旗了,想阻止儿子却晚了一步,噔时都忍不住在慈宁宫发怒了。

“福临他是非得跟哀家反着来吗,佟图赖这家子是给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了,可比佟图赖立下更多功劳的臣子也不见福临给他抬旗,不患寡而患不均,福临这般肆意行事,是想要气死哀家吗?”

皇太后看着以往听从自己话的儿子如今行事都不跟自己商量了,心里是又气又急,恨不得将福临拎到自己面前说教一番,而彼时深入去探查佟府的心腹回来了,给她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