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第3/4页)

这正是太子所希望的,不管他的这些兄弟有没有对他的储君位起了心思,他用兄弟情拉拢总没有问题,当然,这些兄弟就算起了心思,在他未倒之前,一切心思都只是极为隐蔽的事,只要不像老大那样明目张胆,太子自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瞧不见。

……

毓庆宫正院内,李沐当了一回‘预言家’,心里还挺有兴致的,随后收到四弟妹亲自送来的谢礼后更是好笑不已。

她只是根据原身记忆推断出四弟妹怀孕的日子,刚好是发生在这时候罢了,若是巧合,她也不吝啬‘预言’一回,若是不得灵验,李沐以后便不说这种话了,反正试试也不吃亏,她也说过了这种预感未必成真。

而如今成真了,李沐只会替四福晋高兴,同为正室,这些妯娌们处境好了,只要不间接影响到毓庆宫,也没什么不好的。

李沐摸了摸肚子,沉思,等她生下孩子后就到康熙三十六年了吧,康熙三十七年是皇上大封各个皇子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皇子阿哥们开始储积势力,先在这之前跟弟妹们打好交道总没有坏处,等皇子阿哥们出宫后,处好感情这种话就成空了,那才是晚了。

大嫂那里就不指望了,这对夫妇觊觎皇位的心思从来没藏过,只是不敢明目张胆说出来,而且以大嫂身体虚弱到不能出门的程度,李沐觉得大嫂想要身子恢复成未怀孕前的样子,怕是悬了。

而且极有可能像原身记忆里那样发展,大嫂生下第五子后就逝世,大哥在大嫂去世后不过三年就迎娶继福晋了。

想到这里,李沐便不再想了,这是大嫂的选择,她不是大嫂,没有资格批判她,只是可怜大嫂那四个女儿罢了。

李沐闭目养神,接下来的日子就等着孩子的出生吧。

……

康熙三十六年年中,在皇太子陡然一变的神色中,李沐被推进产房,之后皇太子在产房外焦急等待,而万岁爷也赶过来,同样等着儿媳妇生出嫡孙。

李沐在生孩子前是做好充分准备的,但太子等人可不清楚,太子一边急切的再次清点人数,稳婆已经进了产房,而孩子出生后的奶娘正站在他面前,足足六人之多。

然而在清点完一眼就能看出的人数后,太子又开始看孩子出生后必备的东西,在康熙面前转悠了不知多少圈,看得康熙心都烦了,忍不住道:“保成,你先坐下来,朕在你出生时都没有你这么激动。”

胤礽勉为其难坐下来,“皇阿玛,今时不同往日,您得谅解儿子,儿子这是头一回。”

等第二回他有经验了,兴许就不这么紧张了,这会儿他不光担心孩子,同样担心太子妃,整颗心都高高悬起,险些连气都喘不顺了,皇阿玛就说着好听罢了。

康熙吹胡子瞪眼,他就算头一回看元后生子,也没有这个儿子这样不省心,这个儿子真不像他,看来希望只能寄托在孙子身上了。

他心里幽幽叹了一口气,目光时不时落在产房前,他这儿还是隔得老远了,也不知道太子妃是什么情况,但不管怎样,都盼着太子妃平安生下一个嫡孙吧。

产房内什么动静,这父子俩不清楚,都在焦急等着。

而毓庆宫门外渐渐迎来得知消息后过来的惠妃以及阿哥福晋们。

嫂子生孩子这种事,阿哥们自是不好掺和进去,但嫡福晋们可就没有这层顾忌了,前来关心二嫂的弟妹还真不少,四福晋挺着肚子就过来了。

只是惠妃的到来却是其他人都想不到的,但惠妃也只说自己作为四妃之首,到底也是太子妃的庶母,前来关心太子妃无可厚非。

但在里面的康熙听了只觉得青筋暴起,好端端的惠妃过来作甚,看来还是他这些年的纵容让惠妃心思不纯了,“让她回去!朕不想见到她。”

“万岁爷,那三福晋她们——”

“也一块回去,都以为这是什么热闹事吗?”康熙对妃子还是儿媳妇都一视同仁,在这节骨眼上都看她们极其不顺眼。

于是,不管是前来凑热闹的还是担心挂虑的惠妃、福晋们都被赶回去了。

经这一事,太子妃那儿终于传来好消息了。

稳婆欣喜抱着一个阿哥出来,“万岁爷,太子爷,太子妃母子平安!”

“母子平安!好、好极了。”康熙终于得愿所偿看到嫡孙模样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这是保成的嫡子,他的嫡孙。

他的嫡孙啊,可真乖。

而太子爷在迎来自己的嫡子后,看了嫡子好一会儿,一边高兴一边‘嫌弃’嫡子长的不太好看,在康熙猛地一巴掌拍打肩膀后,才不那么口是心非的承认孩子还算不错。

之后等康熙高兴的将孙子带回乾清宫后,太子爷才克制不住的担心挂念,“太子妃可好?孤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