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粮税(第3/4页)

春婶立马道:“春婶我可没上过学堂,哪来的钱找夫子哦,自己琢磨琢磨不就会了?”

顾璋摊手:“那不就得了?”

春婶双眸瞪大如铜牛:“都是你自己琢磨的?”

瞬间哗然一片。

顾大根笑容一整天都没消失过,就像是焊死在脸上了一眼,他喊道:“也不是多大事,都别围着了,赶紧回去收拾收拾。”

大柱啧声:“嘚瑟!”

顾璋伸了个懒腰,然后环视一圈,有鸡有蛋有肉有菜,家家户户送的礼,直接堆成了一个小山包。

唯有几只活着的鸡在旁边溜达。

顾璋指着鸡道:“娘,这鸡都自己走出来了,可能是不想活了。”

秋娘回头看正在咯咯哒溜达的鸡,哪有一点不想活的样子?

“我看是你馋了。”秋娘点点儿子的额头。

“嘿嘿。”

秋娘这些日子也习惯了家里时不时有肉,应道:“给你这个小馋猫杀一只。”

顾璋抱住秋娘,脑袋贴过去:“我是小馋猫,那娘你就是大馋猫。”

“讨打。”秋娘作势要打人。

顾璋一溜烟跑到顾大根旁边:“爹!你说是不是?”

顾大根看看儿子,又看看媳妇,笑呵呵道:“听你娘的。”

顾璋大呼:“爷奶,爹娘合起伙来欺负你们最爱的小石头了!”

见众人散了,燕先梅带着姜武从屋子里出来,站在屋门口看着这一幕,燕老眼里染上几缕羡慕。

他侧头对姜武道:“这性子真难得。”

姜武想起家中那些个同龄的男孩,也道:“这个年纪的男娃娃都又倔又要面子,小石头这样……”

姜武试图找一个词来形容顾璋。

他觉得顾璋这样,能主动出面以小孩优势解决问题,还能做龙骨车挣钱的孩子着实聪明,偏偏有能力还不拘着面子,愿意跟父母撒娇,嘴甜哄人开心的,和家里晚辈都不太一样。

姜武想了一会儿,实在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词,只能勉强拉出一个:“小石头这样淳朴活泼的,确实少见。”

燕先梅突然问道:“你说我收他做学生怎么样?”

姜武没反应过来,他家老爷拒绝了那么多人,他还以为燕老不想收学生。

燕先梅似乎也没想等他回答,迈腿往院子中间走去。

姜武连忙跟上。

还没走出两步。

远处传来“咚咚咚~”敲钟的声音,那是实木摆动,一下下砸在大鼎钟上发出的声音。

这是顾氏一族的鼎钟,但凡钟声响起,就代表有全村人都必须参加的大事。

根据钟声数量的不同,重要程度依次递增。

这次响了五声,代表每家都要派出一个壮劳力。

这种时候,如果不是摔断了腿,不听钟出现,会被宗族惩罚,次数多了甚至会逐出宗族。

毕竟宗族里有事你不出力,那宗族自然也不会庇护你。

顾老爷子对顾大根道:“这是要运粮去县城交粮食税了,大根你赶紧去。”

顾大根点头,赶紧往外跑,走的时候还带上了顾璋。

“我带小石头一起去,他可以帮村长算算,免得又被那些个大人为难。”

宣朝正打仗。

粮税不要银钱,只要粮食。

事情一日不了结,村长这个担责任的人,便一日不能安睡。

故而每每算出了产量,收齐了全村的粮税,未免夜长梦多,出什么岔子,都是当天直接用车拉到县城。

顾方正手里拿着本,吆喝道:“先来的把粮食搬上车。”

丰收过的农家汉一个个也都不吝惜力气,将粮食一袋袋往木质板车上堆。

“绑好了!”

“我这边也好了,可以出发了。”

顾方正忙活了好久,见村里人都来齐了,喊道:“出发!”

顾璋还是第一次跟村里队伍来交粮税。

一辆辆手推车上堆满了粮食,用袋子装好,堆出一个小山包。

出发前,已经将全村的总数,按照石斗称过一遍。

不过顾方正还是不放心,又将书册每家每户的粮税检查一遍,一个个加起来。

看到顾璋在,毫不客气地让他帮忙算一遍。

顾璋就这么坐上了粮车。

车边唯一的位置被村长坐了,他就被他爹放在一包包粮袋上。

顾方正额头上都浮出冷汗。

即使心里知道没任何弄虚作假,但是想到三十板和全村加税三年的惩罚,还是忍不住担心有错。

顾璋见状,也低头帮忙算起来。

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好几个交粮食税的村队。

埋头收麦的永河村人,这才知道,稍远一些的村子,不少都只产了一石,或者一石一斗,劣等地更低。

“老天真是不开眼,竟真的一场雨也不下,我家孩子多,本就收成少,把粮税一交,麦种一留,剩下的换成粗粮都不够吃,这可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