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河神(第4/7页)

“怎么会没区别呢?”姜武见他这样,顿时焦急起来。

他陪着燕先梅走过山川湖海,调任过多地,还治理过水患,是打心眼里崇拜燕老的。

国字脸都被焦急挤得失了严肃,“天不下雨,这谁能有办法?全天下谁都没办法!”

“要是有办法的话,自古以来那么多皇帝,怎么会都被迫无奈下罪己诏?”

姜武信誓旦旦,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他们也没有坐视不理,亲自沿着河道去考察,后来发现了龙骨车这样的利器,自己花银钱买下来,送进京城去了。

他们还送了一批龙骨车,去合适的、却没听到龙骨车消息的村落。

但也有那些田地距离水稍远,水位有些低、地势不合适的地方,龙骨车也没办法。这些减产也不能怪他家老爷啊!!!

姜武国字脸一脸严肃认真道:“天灾又不是人祸,谁都无能为力的!”

燕老瞥了一眼像是演讲的他:“谁说的?”

姜武:“啊?”

燕老道:“小石头不就有办法吗?”

燕先梅眼里是藏不住的喜欢和欣赏,他道:“他小小年纪,就能洞悉天地规律,想到办法增产,还能因为看到长辈挑水累,就做出龙骨车为其分忧。”

“虽然目的不是为了百姓苍生,但是他那小脑瓜就是能想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你瞧他孩子玩具王的名头,脑子里不知有多少点子。”

燕老越说越觉得难以忍受明珠蒙尘。

“若是小石头能被好好教导,日后入朝为官,定能庇佑百姓,福泽万民!”

他的语气肯定极了。

***

京城。

一队人马携带一块牌匾出京,还带着一道圣旨,直奔宁都府。

皇宫内。

龙袍男子和武将服的男子说话。

两人似乎关系不错,武将官服脸上表情揶揄:“从小到大,没见你这么小气过,就送一块牌匾和免税啊?啧啧啧。”

“人家小孩这图纸,帮你获得了民心,能让你喘口气和那群老家伙周旋了。”

龙袍男子扔了本折子过去,“你看看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莫气莫气,再坚持坚持,打完这一仗就好了,边关不是传来战报了吗?只要这次彻底把他们打服,能有好些年太平。”武将官服男子笑着说完,还用手给他胸口顺了顺气。

“国库确实没什么银子,太少也着实拿不出手,我给牌匾往上提了提,还许了燕家一些好处。”看起来二十出头的青年皇帝捏了捏眉心。

身着武官服的男子哦了一身:“原来是借花献佛,薅燕家羊毛去给人家小孩啊?”

一个茶杯扔下来,“滚。”

武官服男子身手利落地接下茶杯,嬉皮笑脸道:“那我先不打扰陛下批阅奏折了,臣告退。”

宫殿门口。

新来的小太监瞠目结舌:“怎,怎得这般没规矩?”

“禁声!”

直到下了值,才有人低声告诉他:“薛小将军自幼是陛下伴读,与陛下关系极好,现在薛家父子还死守边关,稳定局势,日后他来了你可别不开眼拦他。”

“我说他怎么来一会儿,陛下心情好像就好了不少。”

圣旨从京城出发,还在路上。

永河村人都已经迅速进入了夏种。

刚刚经历完累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夏收,马上又要进入玉米的种植。

顾璋这才知道“五月人倍忙”是什么意思。

真的忙得脚不着地。

永河村这一带,基本都是这样的种植形式,这一波玉米秋天收成,收成后又立即种下小麦,来年五月再收获。

不过顾璋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因为秋娘已经找好了学堂,交了学费,要送他去县城学堂念书了!

此刻,正在家里商量,买一头牛、还是驴,每天可以接送顾璋去县城上学。

要不然走路的话,能两三个时辰,半日便没了,全家人也舍不得顾璋受这个苦。

“这钱要从哪里出?家里的二十两不能动,那是留着救急用的,咱们是从盖房子的钱里扣点,还是从买地的钱里匀出来点?”王氏表情纠结,似乎哪边都放不下。

顾老爷子明显更心疼地:“要不从房子里扣点?什么房子都是住,已经比咱家现在大很多了。”

顾大根显然也是这样的想法,跟着点点头:“买了地,咱们家以后就能产更多粮食了,买地的钱不能匀。”

秋娘也表态:“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正在吃脆瓜的顾璋:!!!

怎么突然就要对他的青砖大瓦房下手了?

本来钱就不够,竟然还要扣!

他赶紧举手:“我不同意,我不是这样的想法!”

顾璋确实比早先多了一点话语权,毕竟挣钱了。

秋娘问道:“那小石头你说说。”

顾璋赶紧道:“咱们买地的钱可以慢慢攒,大不了少买一两块,以后挣了钱再买就好,但是房子就是要一次盖好的,后面修修补补又麻烦,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