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恩(第4/5页)

在被驱赶着一步步走向临时驻扎的军营时,脑海中已经控制不住的浮现了许多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断肢残骸。

看到家人拿着文牒朝自己飞奔而来,经历过绝望后的曙光,跌到谷底又看到抓住希望的感觉,深深地刺激大脑的感官,足以刻骨铭心。

“这是我家特质腰牌,若日后顾贤弟有需要,力所能及,定有求必应。”

“我家也备了些薄礼……”

顾璋觉得,自己从府城赶回来,好像都没今日下午累!

甚至都没法拒绝。

一向喜欢热闹的他,都觉得脑子嗡嗡的,像是有好多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在耳边叫。

等送走最后一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端着的架子也松散下来,感慨道:“太可怕了!”

燕老瞧着他这模样,眼中带笑。

他指着门口桌上的小山一样的一堆,问道:“那些都是送你的谢礼,我派人给你送回家去?”

顾璋点头:“那就麻烦师父了。”

师徒两人往回走。

顾璋想起这些日子燕老来看他的时候,似乎心中有事,忽而得意地冲燕老眨眨眼:“师父,我考了府案首,还是宣朝最小的童生,是不是该夸夸我?”

燕老慈爱地摸摸他的头顶,万般欣慰道:“我家小石头聪慧又勤勉,当着起这份荣誉。”

他难免回忆起这些年的时光,每日早早起床,去学堂完成繁重的背诵课业,用完午膳后,小憩一会儿,又跟着姜武习武。

他知道的,姜武是真的在严格要求,认真教习小石头武艺,其中艰辛也不言而喻。

习武后,又听他讲学,全程都不曾偷懒,积极思考跟上他跨度极广、深度也不浅的授课。

等晚上,不仅要完成他布置的课业,还每日坚持习字,温书。

笔耕不辍,才换来今日成就。

越是相处,燕老心中的喜爱和珍视就越重,也愈发感觉到肩膀上沉甸甸的担子。

这是他走遍宣朝山河湖海,见过认识的不知多少人里,见过的,最有灵气、最为聪慧的孩童。

也是最坚韧、最有行动力的学子,但凡决定的事,从不犹豫拖沓,也不思虑过多。

他有时觉得,透过小石头,像是看见一片广袤无垠的森林,里面盘踞着根系茁壮的参天大树,高处枝叶繁密重叠,交错出一片苍翠欲滴的浓郁生机。

森林里所有的一切,都在万里晴空下,以惊人的速度野蛮生长。

这样的孩子,未来一定是惊人的。

但小石头年纪还小,性子还没定型,没有形成完善的道德是非观,一旦误入歧途,后果也不堪设想。

尤其是小小年纪,就先后经历了这么多。

前有愚民要强抢他去祭河神,后又看破了吴县令那个混不吝的收割民脂民膏。再遇到边关战乱朝堂征兵,又闷声不响努力许久,日夜不辍。

燕老惦着姜武查出来的两桩事,但看着顾璋得意灿烂的笑脸,还是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牵着顾璋坐下来:“为师也有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顾璋坐下来,喝了一口茶,润了润有些干的喉咙,他捧着茶杯好奇道:“什么好消息?”

燕老笑道:“还记得你当初问我,能让伐木停止吗?”

顾璋眼前一亮,惊喜道:“您不会想到办法了吧?”

他那时初来,并不了解这个世界。

如今回头看,才知道这到底是多难的一件事,牵扯到多方利益,而且伐木造园之事自古就有,理所当然,也算不上罪大恶极,根本没正当理由阻止。

他的那一套科学理论,恐怕只有燕老觉得不错。

要知道即使是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科学基础,这些关于自然与植物的理论,也是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遭遇了多年的质疑,不断推翻实验,最后才得到的成果。

想要以此为理由,也站不住脚。

又没压倒性的权势,又没有正当的理由,简直无解。

燕老点头:“如今边关战事正处于关键时刻,皇上想一举将突厥打退,保我朝数年太平,但打仗所耗费粮草物资巨大,皇上定然也为钱财操劳。”

顾璋摩挲茶盏壁,登基以来就在打仗,国库肯定早就紧张了。

要不堂堂皇帝,也不会光送一块匾额和免税,什么实际的表示都没有。

现在又打了这么久,国库的钱财,说不定比他口袋还空。

他起码还能想花就花。

“所以师父是想……”顾璋挑眉,指了指正被砍伐树木的方向,一脸“你要打小报告”的惊奇表情。

燕老轻咳两声,也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问道:“你觉得如何?”

顾璋夸道:“我觉得极为可行。”

皇上正缺钱,你还修游园。

不拉一刀都对不起这只膘肥体壮、富得流油还顶风作案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