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回京(第4/5页)

顾璋曾说,其它地方和宁都府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他们也亲自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现在他不仅让刚赤府变得富饶,更能左右千里之外的一地产量!

这怎么能让人不激动?

“顾大人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

“金瑎就因是好友,所以顾大人才愿意出手吗?”

“我觉得是顾大人长大了,所以本事更大了!原来小时候做不到的事情,现在也能做到了。”

忽然爆出来也源于三年一度的考评,调任。

但是正好卡在顾璋即将到京城的这个节骨眼,简直给原本的抢人大战加了一把火,又倒了一桶油。

竞争比以往更激烈了!

明盛帝看着各地官员的来信,又看了看旁边顾璋的折子,有些头疼。

臭小子又故态复萌,说要休息一个月!

都说长大了、成亲了就懂事了,他都怀疑这小子四年活到哪里去了?

哪里像是二十二岁的人?他看,像是十二岁的孩童还差不多。

不对,他家十二岁的皇子,都不好意思闹着不读书,要玩耍一个月。

明盛帝头疼看着各地都来求顾璋的折子,每个地方都在叫苦,说的好像自己多可怜多委屈似的。

把他夹在中间了!

他对着折子上耍赖的言辞指指点点:“你看看这像话吗!人到哪里了?”

苏公公:“……”

您都问了多少遍了?想人家就直说啊!

不过皇上再烦人也是要哄着的,他躬身道:“就这两日应当要到京城了。”

说着走到明盛帝身后,给他揉太阳穴,他劝说道:“皇上您心里都决定给顾大人一月休沐了,就别为此苦恼了。”

明盛帝感受额头传来的松快,闭上眼靠在椅背上:“谁说我答应给他休沐了?”

各地求贤若渴,他作为一国之君,应当为百姓考虑,早日将贤臣派去地方施展才能,造福百姓才好。

苏公公太了解从小跟随的主子了,他笑道:“您要是没这么想,就不会招顾大人回京述职了。”

那么多官员都直接调任,升迁,接到调令直接赴任,怎么没见您把人召回京城述职?

明盛帝闭着眼,不说话。

明盛帝迟迟不给答复。

京城中许多官员都有些不知为什么,他们有的受好友所托,有的为家乡谋福利,也有的有些无伤大雅的私信,想让顾璋去他们建议的地方。

等得心急啊!

想到这几年逢年过节,明盛帝给边关送月饼、送粽子、送新年礼、送精兵……真的是把人放在心尖上了。

有些官员大胆地想,迟迟不认命,不会是想等人回来自己挑选?

有些大臣都难免有些吃味,他们怎么就不能得陛下如此厚爱?

京中还有不少人,想要和顾璋拉拉关系,甚至还有想巴结顾璋的。

没有为什么,就凭顾璋身边的人都升官发财了!连陛下派去保护他的精兵,竟然都连升三级。

他们琢磨啊,顾璋要怎么讨好巴结呢?

吃喝玩乐?

“这恐怕不行,他玩得那些多丰富稀奇?还有你看他做的玩具,写的《食神鬼斧》,即使农家出身,这方面我们怕是也比不过他。”

钱财?

说起这个,许多人连连摇头:“谁能比他大方?当初婚礼花的钱,怕是比京城任何一场婚宴都花得多。刚赤府缺粮草他直接拿一百万两出来,后来又为了环境花那么多钱种树。你我花用,怕是不及他百分之一!”

权利?

人家圣眷正浓,眼看要平步青云,别人汲汲营取的权势,对他来说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就连青史留名都做到了,还不止一次!

这样的人,到底该怎么下手?

宦海浮沉数年,从没遇到过这么棘手的人,竟然连想要讨好巴结都没个入口。

有人忽然道:“他娶妻四年了,还无子嗣。”

“我记得同年户部尚书家的盛大小姐出嫁,如今已有二子?”

“边关苦寒,女子在那里待四年,还担惊受怕,怕是也颜色不在。”

思及此,许多官员想到通过联姻的办法拉拢顾璋。

成婚四年了,竟然还没有子嗣,纳妾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燕家都没有理由阻止。

他们才跟家中夫人提起此事,就被提醒:“夫君可还记得,四年前报纸上的少年爱慕?”这种事,男人大多都只看看,笑过就完了,还是女人记得最清楚。

忽然被问住,这才想起来。

可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方法,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路,怎么舍得放弃,只得辩驳道:“少年冲动,那时候的爱慕怎么能当真?”

“夫君可想好了,这要是弄不好,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尽管京城中男子都三妻四妾,用结亲来拉近关系的事情再正常不过,此刻,还是难免有些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