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盛世来9(第3/5页)

中立派也不发言。

最顽固的一小批人,齐齐地看向李老。

然后就听李老上前一步,掷地有声地表示支持。

顽固派:???

这个世界怎么了?怎么睡一觉起来,就变成了他们不认识的样子?

他们的领头羊,怎么忽然投奔隔壁小狼群了!这不合理!!

因为太过惊讶,震撼得脑袋发空,所以也没反应过来,不知要如何应对。

朝堂上神奇地没有一个反驳的声音,这事情总算是彻底成了。

***

消息一传到各个都府,县城、乡镇,百姓们反应不一。

农家自然是高兴的!

“大妹子,你快出来,你家巧儿也能去跟着顾大人学增产的法子了!”

十里八乡都高兴,他们这儿原本没有的,一个都没有!

现在突然冒出一个能去学的,怎么能不高兴?

连原本不怎么疼爱这个女娃的父母,都一改疾言厉色,脸上多了些笑容。

仿佛之前发现她去领过钱却没带回家,打的那一巴掌不存在一样。

这个叫巧儿的瘦弱女孩,背上背着足以压弯她肩膀的柴,紧紧地握住了手里半张盖着红章的纸条,抿紧了嘴唇。

若说贫苦人家是为了那几文钱,那么富贵人家,就是为了名。

报刊本就是官府发行的东西。

又从第一刊开始,就被顾璋集齐朝中大佬名人文章,硬生生拔高了格调。

故而在许多地方,都极受文人追捧。

能在上面刊登一首诗、刊登一篇文章,那就是极大的风光!

而答对十万个为什么的题目,也是另辟蹊径的一种名气,有的地方热衷,称答对的人是“奇才”,也有的地方言,能答对此题者,定然是有几分顾璋的聪慧。

连中六元,还是在年仅十六的年纪,本就是聪慧至极的标杆,许多读书人都以“有几分顾璋的聪慧”为荣。

就连刚刚进学的小孩,都会被父母叮嘱,或者求神拜佛:“若我儿能有顾大人些许聪慧,就心满意足了。”

喜爱名气的又岂止是男子?富贵人家、书香世家,善读书思考的女孩们,小聚在一起,也是喜欢这个名声的。

当时很荣耀,父母也为其骄傲,到处炫耀,不过这会儿态度却急转直下。

姜富商黑着脸训斥自家庶女:“你一个女孩,眼看就要到待嫁的年纪了,怎么好去外面抛头露面,和那么多男子同处一室?”

大夫人漫不经心地抚了抚茶盏,淡淡道:“这事情低贱,咱家又不需要你去种地,去学这些做什么?家里难道还缺你这口吃的?”

连姜柔的亲生母亲赵姨娘都来劝,劝她不要去,和那么多男子混在一起去学东西,回来还怎么好嫁人?日后可怎么办才好?

姜柔温顺地敛着眉眼,心里却不甘心。

她不只是去学种地,也只有把那些题目当玩笑随意看看的人,才会这么觉得。

她能透过那一个个“为什么”,看到问题后面庞大的、惊人的浩瀚世界,她甚至想赌一把顾大人的野心。

虽然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学校,正经参加科举的人都看不上,但半途补充的招生令,真的只是顾大人随随便便的想法吗?

她知道顾大人用功绩请封母亲,更对妻子爱得赤诚热烈在报纸上宣誓,让妻子用荪白的笔名与自己合著出书,两人的名字写在同一排,在刚赤府更是男女都能进工厂挣钱,只凭本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姜柔心中有种隐隐的期盼,她想赌一把。

即使赌输了,即使要赔掉一生也不后悔,她起码去见识过那个藏在一个个“为什么”之后的广袤世界,光是想一想就心生欢喜,日夜琢磨难以入眠的精彩世界。

她知道爹想让他嫁给孙知府家三子,可她不喜欢,即使她没见过那人,也听说过他的名声,成日捉猫逗狗,不学无术,还流连酒色之地。

听到父亲、嫡母,甚至她亲生母亲的话,姜柔不甘地微微抿唇,牙齿咬着嘴内的嫩肉。

低敛着的眼睛里,涌动着波澜和复杂。

姜柔微微屈膝行礼,柔声道:“爹娘,女儿觉得这亦是个机会,可助姜家向上。女儿身份卑微,难以做嫡子正妻,”说到这里姜柔眼眸暗了暗,哪里是不能做正妻?是家里见她貌美,只想着高攀联姻,从未想过给她找门户稍低些的好人家,“既然都是只能嫁庶子,或者嫡子为妾,女儿想,不如进京搏一搏。”

姜富商顿时愣住,继而面上闪过思索的神色。报纸在京城最为盛行,肯定也有京中好男子答对,当官的都要政绩,若家中有儿子没科举天赋,也不是没可能送去学一学的。

若他姜家有一门京官的姻亲,想到这里,姜富商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定定地看向自家面容姣好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