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4页)

沈惠惠虽然不是学医的,上一世也没有管理过家族企业,但金线莲盛名在外,即使沈惠惠没有涉猎相关领域,也算有所耳闻。

作为名贵药材,金线莲又有人工种植和野生品种的区分。

根据品相的不同,也划分出了不同的价格区间。

人工种植的功效远远弱于野外自然生长的草药,因此价格最低,根据品相分档,便宜的大概两三百一斤,品相上佳的,大概五百到七百元左右。

野外的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品相较差的野生金线莲,一斤价格也要两三千,普通的野生金线莲,卖到三五万都有可能。

由于研究表明金线莲还有一定抑制肿瘤的作用,因此品相好的野生金线莲,简直可遇而不可求,可以说是有市无价。

而那些杂草……

根据村民所说,生长在福水村附近的杂草,生命力非常顽强,必须要连根拔出后焚烧得彻底,才能彻底除掉杂草,否则风一吹,雨一下,分分钟又生长出来,和果树抢占土地的营养……

身为“神草”的金线莲,应该不至于如此顽强,覆盖了福水村的漫山遍野吧……

脑补一下那个画面,满地的野生金线莲,简直就和满地的金子差不多了。

沈惠惠甩了甩头,将这个浮夸可怕的想法甩出脑海。

不至于不至于,这个世界上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认得金线莲。

沈惠惠很快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和村长讨论起另外一件事情来。

在她看来,村民们每天这么辛苦的种植采摘果子,只能拿去县城里卖一天就收回来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卖不出去的果子虽然不够新鲜,但也不至于变成坏果,从县城把剩余的果子拖回来掩埋,更是费时费力。

与其如此,不如到了晚上,直接把卖不出去的果子低价处理,但凡能多卖个五毛一块,也总比拖回来要好一些。

村长闻言,摆了摆手道:“这个我们也考虑过,但现在正是夏天,全县都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大家水果吃多了,不差这一点,就算降价也卖不出去,白送的话,连带着第二天新鲜的果子都不好卖了。”

“水果太多,居民人数不够,导致供过于求,这种时候降价,不仅不能回本,反而容易扰乱市场,影响以后的销售。”沈惠惠恍然大悟地总结道,片刻后又道:“那可以换一下目标群体吗,南省气候潮湿温暖,但不同的县气候差距很大,也许在福水村卖不出去的果子,去别的县就能卖出去呢?”

这点不是沈惠惠胡乱揣测,而是根据她这几天的实践得出的结论。

南省山多,不同的市县镇,隔着个山头,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

宁平县雨灾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暴雨只汇聚于宁平县境内,出了宁平县,外界一片阳光灿烂,别说暴雨了,连毛毛细雨都没有。

福水村所在的县城盛产果子,供过于求,但换个地方,可就截然不同了。

至少这种果子,沈惠惠在省城和宁平县内,都没有见到过。

不仅新鲜的果子可以运到异地零售,而且还可以和食品加工厂合作,将果子卖给饮料公司进行榨汁售卖等等……

做生意初期最困难的就是起步初期,一需要囤积大量货品,增加成本;二则是需要亏本让利,打出名气。

福水村的优势就是,完全没有这两个困扰。

果子不需要太多人工培育,就能自然而然长成,村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摘果子,完全没有成本问题。

亏本让利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是超级超级低的价格了,村民们对金钱压根就没有野望,都不需要别人砍价,他们就已经提前让利了。

“别的地方,太远了,一来一回,一天都过去了,大家也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做生意,人生地不熟的,肯定会被别人欺负的……”村长道。

沈惠惠闻言,怔了一下,没再往下说了。

做生意的那些困难,放在福水村都不算困难。

但福水村却有一个自己建立起的最大障碍。

村民对外面的世界,是充满担忧和恐惧的。

他们的思想束缚住了他们的脚步,令他们并不想去新的领域,去做大胆的尝试。

这种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带头,给村民们打个样,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再号召村民一同勇敢地迈出福水村。

当初如果沈千恩选择去豪门,把沈惠惠留在福水村的话,她也许可以当这第一人。

毕竟沈惠惠上一世真正的家里,是做生意发家的。

她虽然没亲自下海做过生意,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做生意这种事并不排斥。

如果生活所迫,没钱吃饭没钱上学,她肯定要努力赚钱养家。

但现在,绣芬还在省城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