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页)

这些都是很平常但又很值得珍惜的字画,以家里人的水准能选出这几幅已经够尽善尽美了,她又不求什么名品珍画。

芷嫣笑眯眯将画再度卷起来,让家桃放好,接下来她是准备好好给孩子做胎教,不辜负家里人的期待。

当然该防范的接着防范,她记得再过不久就是大阿哥福晋临产的时候了,届时可就热闹多了。

六个月后,正当宫里夏日严严十分烦躁时,芷嫣肚子里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来了。

伴随着一阵吵闹的步子——急匆匆跑过来的接生嬷嬷,着急将几个孩子安置的家桃,以及紧守住宫门的周公公,双喜等人准备热水,刘嬷嬷则是扶小主进去产房。

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兴许还有芷嫣这儿排练得好的缘故,宫里人没有被打扰到,等一个时辰过去后,宫妃们才接收到消息,届时芷嫣已经非常顺利生下孩子了。

整个过程没有旁人想的那么艰难,芷嫣在生完孩子后还能有力气看几眼孩子,心道这个孩子果然是来报喜的,还听话的紧。

接生嬷嬷抱着已经清洗干净的小阿哥十分高兴,“真是太好了,十四阿哥身子骨好极了,瞧瞧这哭声多响。”

古人断定孩子是否康健的一个因素就是看他出生后的第一口气是否哭的足够有力气了,至少一个羸弱的孩子是绝对哭不出更吵闹的声音的。

听到这句话,芷嫣总算全部心神都放下了,放松过头的表现就是晕过去了,不过刘嬷嬷也不是非常慌,她有经验处理这种事,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喜事了。

娘娘又能有一个小阿哥,到时就算天皇老子来了都影响不了娘娘的地位了。

……

而此时刚好赶在永和宫门外的十几个妃子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得进去看一眼走个流程,还是直接回去好,总感觉她们来得这么快但德妃生得更快,不知是德妃太不给面子还是她们太殷切了。

“又是一个阿哥,德妃莫不是赶上了送子娘娘给的福气。”宜妃冷笑一声,转身就走了,她可没心情对着自己看不惯的人说恭喜。

其他人心里也是挺复杂的,宜妃说这话是指德妃生的阿哥多,可她们也记得宜妃生下来的孩子都是阿哥,德妃至少都还有两个公主呢,宜妃次次都是阿哥,而且今后也说不定还能有身孕。

尽管宜妃最小的阿哥护不住夭折了,但无论如何都比她们好多了。

有些妃子已经不想进去自找无趣了,德妃要是能耐,等她护着孩子再说,宫里面能生却养不住的妃子又不止宜妃一个,且行其珍惜吧。

剩下的妃子满心满眼都是想在德妃面前讨得一丝福气的想法——方才宜妃阴阳怪气的话也不是没有在她们心里记上号,只是到头来谁都进不得里面。

周公公笑着将几位娘娘送出永和宫,“诸位娘娘还请下次再来吧,届时小主一定请你们过来。”

留在原地的妃子也只得打道回府。

周公公松了口气,一转身就进了永和宫,这可真是太好了,他们永和宫又得了一个阿哥,以后福气可大着呢。

之后皇上对得了十四阿哥一事表示极度的欢喜,在洗三礼上就亲自给孩子取了胤禵的名字,这名字有福气一意,是一个皇帝对幼子平安是福的最大祝福。

胤禵在这次洗三礼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只可惜在场的人都非全心全意祝福这孩子平安,不快者居多,满打满算,德妃已经有了三个阿哥,要是将养子也算进去就是四个阿哥了,宫里都说养恩比生恩大,等德妃平安养大了十三阿哥,这说不定又是一个只认养母的阿哥。

皇贵妃咬牙切齿,德妃唯一该庆幸的应该是宫里已经有了两个长成的阿哥,后来的阿哥又年纪太小了,就算长大了也对政局起不了多大作用,不然宫里想取人命的人可不少,德妃可没那么大能耐能应付那么多居心回测之人。

皇太后难得出场了这次的洗三礼,她望着台下的十四阿哥,心里还挺想抱养的,只是皇上不太可能允许她抱养,若是德妃这一胎是个公主就好了。

皇太后心里深深的失望了,不过她这年龄还能再等一等,宫里公主还是太少了,她可念着德妃的孩子了,一个胤禩就已经让她足够记惦了,再来一个也不是不行。

至于一向与皇太后形影不离的太皇太后此时没有出来,她身子已经不太好了,即便太医已经整日留在慈宁宫里值守,也只能将太皇太后的身子变得不更加衰弱,这还是上次一一阿哥夭折后皇上对太皇太后身子上心的的结果。

不过老人家能撑到三个朝代已经是六福俱全了,到时也是喜丧。

待到胤禵被抱回去时,芷嫣心疼的看着这个小娃娃身上的重担——像是什么金镯子银镯子白玉镯子都挂在孩子身上、手上,也不怕孩子骨头软被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