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3页)

有一说一,太皇太后的身子是支撑不了多久了,她们这些妃子连续守了几个月,就没有看见太皇太后有精神好的时候,大多数是闭了眼就睡,喂药也要喂半个时辰。

皇上已经去天坛祈祷数次了,就是不见得有一次被老天爷眷顾,太皇太后的身子是越来越差了。

太皇太后似乎做好心理准备了,在一天精神难得不错的日子将皇上叫过来,祖孙两人躲在房里不知说了什么话,芷嫣只知道在那时后,皇上比以往更难过了,尽管这种难过不为外人知悉,可多年相处,她性子最敏感,当事人没有察觉的情绪她都能有个判断,更别说皇上这种近乎外溢的情绪。

这时候说什么好听的话来劝说都没用,芷嫣也只是在皇上劳累一天过后,命人将煲好的鸡汤送给皇上,她想让皇上知道,总有人会陪着他的,这种感情未必是太皇太后给予的长辈情,但相互陪伴的感情也是可以长久不衰的。

鸡汤温度正好,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油,看起来诱人又美味,东西简单,但胜在用心,鲜香的葱花撒在汤水上,是盛出来刚刚好的味道。

梁九功将汤水放在皇上面前,“皇上您且用了吧,这是德妃娘娘亲手做的,您喝了,德妃娘娘放心,太皇太后也放心啊。”

“德妃有心了。”康熙没有动用面前的鸡汤,几个月下来就算再厉害的身体也会疲累的,他知道皇玛嬷是寿命将近了,可为人孙的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长辈离去。

那些蒙古私怨倒是在其次的了。

但是今晚他是难得放松了,兴许是知道还有人在默默关心他吧。

康熙问起:“十四那小子不会闹吗,这些时日确实是辛苦德妃了。”

梁九功小心翼翼道:“闹是闹了,但两位阿哥都是厉害的,每次都能将十四阿哥哄好。”

康熙惊异的抬了抬眼,“怪不得德妃这几个月看着还游刃有余的,原来还有老四小八帮忙。”也只有她才敢这么做了,性子好似从来不会受到宫里人影响,天性里总有一种紫禁城拘不住的自在。

梁九功在心里默默补充道:不仅如此,还有七公主八公主被布贵人抱养,十三阿哥被章佳庶妃抱养,只有德妃娘娘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到的。

康熙笑了一声,“都随她吧,她这些年哪有整日都守着一人的情形发生,不说她,朕都有些累了。”

说罢,将那碗鸡汤喝的干净利落。

最后有些惊奇,德妃的手艺还不错,“该天朕得让她多给朕煮几碗了。”

梁九功低头,听闻皇上这话立马将德妃娘娘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德妃娘娘实在不容小觑,以往那么多娘娘送些汤汤水水过来就没见到皇上有想喝第二次的时候,更多时候是便宜了他这个奴才。

而且最反差的是,德妃娘娘平时从没有给皇上送过这些羹汤,但偏偏这一次在其他妃嫔不敢打扰皇上的时候,送这一次就让皇上上心了。

真是搞不懂了,梁九功心里难解,这对他来说着实是难题,改日他兴许能在德妃娘娘面前取取经呢,在皇上面前伺候,也要有个解语花的能耐啊。

不然他怎么能赢过那么多太监,当上皇上身边最信任的贴身奴才,这都得靠揣摩人心。

……

康熙二十八年春,太皇太后溘然长逝,但由于身边人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并没有多意外,苏茉儿含着眼泪目送自家格格离去,然后盖上白布。

此后就是一系列长且繁琐的祭拜之礼,但在祭礼上,皇上极为诚恳跪拜,后妃们也在皇贵妃的带领下跪在棺材前守灵。

太皇太后生前享尽富贵,走过的路有不平之处,但都一一迈过那道坎了,如今死后极尽哀荣,人生也算圆满了。

太皇太后能辅佐两代帝王已然是厉害人物了,不知这下一代帝王会是谁。

芷嫣默默想着,历史已经被改变太多了,以往的预见不足以让她肯定这一切都是往原来那个方向发展的,唯独此刻的心平浪静足以让她有信心度过今后的半生,盼老人家能够庇佑吧。

她又拜了一拜。

……

太皇太后逝世留下来的痕迹慢慢被消除,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紫禁城又慢慢恢复以往的平静无波。

只除了发生胤禩总是在休沐时过来找小弟弟说话,大福晋的身孕已经差不多五个多月了这些变化,其余时候还是那么平静。

当然有些事还是被影响到的,像是一开始提及到的太子婚事一事,经由太皇太后逝世一事,皇室宗亲都得跟着守孝三年,太子本来既定的婚事也得跟着往后一延。

天下人都在看着太子,太子若是赶在这当口非得要娶嫡福晋,那就不是一个不孝的形容就能说清楚的事了,就连皇上都将选秀的年限往后一拨,一个储君就不要多想了,只能说时间太凑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