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五十九章(第2/3页)

老亲王被呵斥得心虚,却又隐有不服气:他可是救了皇帝的命,包容他一些也是应当的!这件事情的确是他心急了些,但都要怪镇国公府,他不过是受了牵连!

他这般想着,脸上的神情中也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

皇上见了,自是怒到极致,唇边含了一缕冷笑:“亲王口口声声不离当年的救命之恩,朕如今却想问一句,当年那杀朕不成,立刻就服毒自杀的小太监,到底是不是罪臣英王安排的?朕对着今日之事也想问一句,你当真是什么也不知道、纯粹被女儿家的三两封信给骗了去么?”

看老亲王要开口,皇上的声音就变作巍沉的高山,毫不留情地压在老亲王的头上:“亲王,你想明白再回答——这可是欺君之罪!”

老亲王不意皇上忽然提及当年之事,脸色登时就变得苍白起来,冷汗如雨水一般从额头密密地滚落。

他一时间张口结舌,只能不断地叩头结巴道:“禀、禀皇上,臣、臣……”

“这是朕最后一回容忍亲王的胡闹了。”皇上并不想追根究底,见老亲王软成一团烂泥,就挥手道:“朕等会儿会让罗寿随着你回去,取回朕赐给你的丹书铁券,并罚你一年的俸禄,捐给祈国寺。”

“对了,亲王走的时候记得去一趟慎刑司,将你府上的管家带回去。他调戏小宫女,朕按着宫规处置了。”

说完这一番话,皇上就挥了挥手,让侍卫讲腿软的老亲王给“请”了出去。

随后,皇上缓了缓神色,对一旁的刑部尚书叮嘱了该如何将这件事情简化传出去,好安抚朝臣与百姓之心,末了又让叶嘉屿随着刑部尚书继续审问山匪,力求审出如何一举攻破景山寨的方法。

等尚书和叶嘉屿离开,皇上才看向多宝阁后头的谢锦安:“今日你倒是安静,没有往日的浑样儿了。”

谢锦安敛起了眉眼,垂手行至皇上面前,轻声道:“儿臣到今日才知道,从前父皇训斥儿臣的时候,连今日的十分之一都没用到。”

看谢锦安有点受惊的模样,皇上不觉一笑,声音温和了些:“你是朕的儿子,同朝臣们是不同的,但你入朝当差之后,朕可不会因为这一点便宽容你。”

“是,儿臣尽全力不给父皇丢脸。”谢锦安拱手应下。

“朕最近一段时间听见教你的少傅说了,学业上勤快了些,补起来倒是算快,在武艺上也颇为用功。”皇上的眼中闪过一分欣慰,又在心中想起太后说的话,不免道:“只你要入朝当差,少傅也教不了你什么,这几日便来御书房给朕打打下手罢。”

“儿臣多谢父皇。”谢锦安难得在皇上面前正色。

皇上垂首看着桌上摊开的折子,沉默片刻后忽而轻叹:“太子如今在景州坐镇剿匪之事,他第一回 单独拿主意,恐怕有些力不从心。”

谢锦安唇角勾起一缕几不可见的笑,轻声道:“二皇兄是父皇亲自教导长大的,又是太子,必然是能顺利完成剿匪,为父皇增光、安百姓之忧的。”

他已经能预料那折子上写的,是有关太子的近况。显而易见的,他的父皇对太子略有不满,对武王也不算待见。

顶多半月,他就会得到等了许久的机会。

*

谢锦安走后,顾菀便回了寿康宫中,到太后面前说话。

“臣女想太后娘娘早膳应当用的不多,要不要传些茶点来?”顾菀一边为太后轻轻捶着小腿,一边细声询问。

太后笑眯眯地道好:“还是顾小姐贴心。只是如今还喊哀家太后娘娘,未免有些生疏了。”她的眼睛一转,落在自己方才写好的懿旨上——只等锦安那小子回来,便可以宣读了。

顾菀面色微红,如一朵浅色的垂丝海棠:“……臣、臣女想等接完太后娘娘的懿旨再改口。”

“真是守规矩的好孩子。”太后轻声赞道,转头对李嬷嬷道:“正巧等会儿王妃和康阳也要来,便让小厨房准备些精致的点心来。”

话音还未落,李公公就进来传靖北王妃与康阳郡主到了。

太后就笑着让李公公赶紧将人领进来。

靖北王妃与康阳郡主到后,先给太后行礼问安,颇忧心地询问太后如何。

“昨夜臣妇与康阳得知太后娘娘遇刺,心惊胆战了半宿,原想一早就来请安,结果又听皇上一早便来寿康宫,这才到了现在。”靖北王妃眼下有几分乌青:“太后娘娘的身子可有大碍,可有找太医看过?”

说罢,她转向顾菀,眼中更流露出几分担忧:“顾二小姐如何?”

康阳郡主亦是满面的忧心忡忡。

“王妃与康阳不必担心,哀家一切都好。昨夜之事皇帝已经细细审查过,并非是刺杀哀家,只是一场误会,你们回头听一听刑部的说法便是了。”太后不愿多提此事,稍稍解释一两句后,也笑着看向顾菀:“不过昨晚,顾二小姐之心很是让哀家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