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他说借一队人,指的自然是县里头的衙差。以往赖庄头也借过几次。只是那是以前,如今这种多事之秋太子殿下又正在南郊,他此刻调了衙差过来,岂不是嫌自己脑袋不够多?

周营哼然一声:“没人。这种时候叫你们庄头也安分一些,别没事找事!”

那甲头道:“周大人误会了,这次借人是为了一个女子。”那甲头下马来,凑到周营耳前将事说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他娘的会添乱。夜里纵火,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蠢货,不借不借!”

他闷声拒绝便往回走,方走了两步,突然想起些什么,停下脚步道:“你先前说的那嚣张跋扈的小娘们,是那李家的姑娘?”

甲头点点头:“正是她。”

周营一时沉默了。

他突然想起这个大姑娘,便是他妹妹周茹雪院里正宫娘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妹妹同那县主的事情,他自然是不少耳闻。也知道周茹雪对她家大姑娘那个县主所出的是恨的牙痒痒,却没什么法子。

周营又想到今日他在太子殿下面前混了个没脸,等太子殿下回了皇城,指不定他的乌纱帽也保不住。

可周茹雪同那位大人联系密切,又有雪花银,若是他叫她高兴了,何愁没法子再捐个复职?

想到这里,他叫住那甲头:“衙差是没法子给你,只是我这里有十几个家丁随从,想引开人也是够了。”

周营又吩咐:“只是纵火什么的就免了,只小火浓烟闷死人便得了,切记动静不要太大。现如今县令工部监工都在此处,若是动静大闹得人尽皆知,你们又有几个脑袋掉?”

那甲头忙点头。

*

天色四合,陆珵踩着暗夜行入一道院子里。

一位穿着青色水田小夹袄的婆子站在门道前,见他回来,举起手里头的风灯:“殿下,您回来了。”

陆珵冷清的眉目被映出一道昏黄,接过她手上的灯。

“不必等在廊前,夜间有风。”

他等着她二人进了院子。

院中院中是个挺大的四合院,顶子搭着凉棚,架子上爬满了蔷薇藤,绿藤,被灯光打下一层黑黢黢的影子。

梁婆婆笑了一声,眼角的皱眉舒展开:“好些年没等过殿下了,奴婢记得以前殿下可最怕黑,如今想是不怕了。”

陆珵有些印象,只是那是他极小之时的事情,轻轻应了一声。半晌又道:“不必自称奴婢,你已不在皇宫中。”

梁婆婆笑着应了一声。

端庄乃是张家的庄子,梁婆婆以前是张皇后身边的亲信嬷嬷。她到了岁数又是独自一人,出了皇宫便被安排到端庄里做了庄头。

不说陆珵的身份。他也是她从小照顾大的,只是多年未见,如今陆珵借宿在此庄子里,梁婆婆自然多晚也等着他。

二人进了屋子,陆珵去净室盥手更衣,待出来梁婆婆已备好饭菜。

陆珵没什么胃口,吃了几口便搁了筷子。

梁婆婆见他心中有事,问道:“殿下,今日之事是不是不大好?”

陆珵微微摇头:“不很好,问不出什么来。以北的农户似是对官吏很有成见。问询了半日,也没问出些什么来。”

梁婆婆叹了一口气:“咱们庄子情况倒是简单,具是先帝在时与职田同授的小僮。但那边的庄子多的是自耕农,是授职田的官员‘借民佃植’,自然情况复杂了些。镇上、县上的县丞不也来了,整好问问此事。”

“那县丞乃是捐班。连我问他什么都不知道。”陆珵微微摇头,“先前先皇开捐班,为的是凑集善款,为公求资。只是这么些年过去了,捐班的人将本求利,又惯不读书,为民请命四字想是如何写都不知道。”

只是这捐官一事,也不是那么容易便能取缔的。

陆珵抬手轻轻揉了一下眉心

正沉默,突有人大喊走水了。声音传进来,陆珵站起身望向外面。

南面天空火光冲天。

梁嬷嬷也跟着看了一眼,皱着眉头道:“看方向像是静庄那边,这么晚怎么就起了火了?好在那边的佃户并不多。”

“静庄不是一等庄子吗?如何佃户不多?”

梁嬷嬷才来此地三四年,也不太清楚,闻言道:“只是听说是,那静庄暴征农户相继逃亡,其它的倒是不知道。而且附近的官庄有一处是信王的,多年来奴…我也未去过。”

陆珵皱了下眉,看着那边的冲天火光,走到一旁的衣架前取下披风:“我亲自去看看。”

*

夜风习习,星斗阑干分外明。

周营满头热汗地站在一侧,身旁的随从正在套车。

周营只觉得倒霉催的,他早就吩咐了那些人动静不要太大。好家伙这么大的阵仗,他都怀疑自己是否口齿不清叫那些人会错了意!

他正打算亲自去瞧瞧情况,突看见另一侧的大道上行出一辆车马,里头两道修长的影影影绰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