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帝国(第2/3页)

无论他们是哪个立场,京城被攻陷都不是坏事。

京城被攻陷后他们再勤王。

那时候朝廷权力被削弱,你的根基被毁,他们这些地方镇守的权力必然增强,无论你能不能回来,他们都得到了好处,左右他们只要最后依然维持之前的朝廷局面就行。”

张缨说道。

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北方各省不会支持建文,他本来就是南方儒生和文官支持的,军队系统和北方士绅当然不会支持他。

但是……

削弱朝廷对他们有利啊!

唐朝长安被攻陷一次,各地节度使的权力就增强一次。

如果这时候京城被攻陷,那各地总兵基本上说了算,就与唐朝节度使没什么区别了,那时候大家再南下勤王,把战事拖的久一些,各地藩镇化必然会加强的。毕竟乘與播迁,就靠这些镇将夺回京城,这京城陷落,过去的指挥体系后勤体系全都乱了,肯定要给地方更多权力以便于战争。而权力这种东西一旦给出去了,再想收回就难了,我大清自从给了汉人督抚权力,最后就只能看着李二鬼子等人做大了。对于忠于朱家的人来说,京城已经是杨丰根基,没了京城尤其是他建立的教育体系,工业体系和京城民心支持,他基本上断了双臂一样。

而这套再想建立可难了。

要知道这是近十年时间打造出来的。

这样就限制了杨丰的权力,限制了他谋朝篡位的可能。

不忠于朱家的,当然要趁着这个机会捞更多权力。

他们会继续观望。

“那就随他们便吧,半年以后再说。”

杨丰说道。

他就算现在启程返回,只要不是抛下军队全速狂奔,正常速度走回京城也得半年以上,再说京营怎么也得暂时休整两三个月才能正式东归。至于徐辉祖和宋晟,前者还在碎叶,后者正在从怛罗斯南下,准备在杨丰东归后,暂时坐镇归化城,在这里盯着河中等地。毕竟被杨丰的修路计划,搞得原本已经平静的河中各地现在又乱起来,他带着的甘肃军团坐镇,必要时候给沙哈鲁等人提供支援。这个修路计划引起的动荡不会短时间结束,实际上就算正式开始修了也得少不了出现反抗,话说我大元不就是搞大工程时候搞出的反抗?韩山童等修河民夫可以起兵反抗,那些被强征修路的西域民夫为什么不能?难道杨丰还准备给他们好吃好喝伺候,每天八小时工作?

那都是当大牲口使唤的。

到时候饿死,渴死,累死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死亡率到一定程度,反抗就是必然的。

宋晟必须以重兵镇压。

未来的西域不会稳定的。

杨丰的修路计划波及又不仅仅是河中三镇,安西四镇同样也要修路,燕王回去后已经下达了同样命令。

安西四镇的上层倒不用担心,他们对大明现在忠心耿耿,而且杨丰在疏勒已经点醒了他们,但别忘了疏勒是因为当地已经有人反抗了。没修路他们就已经受不了,现在修路属于变本加厉的压榨,他们能受得了才怪,尤其是那些长老们,本来就对现状不满……

实际上关键就是他们。

真正底层反而没有反抗的动员能力。

只有这些长老才能做到。

大明的制度是确保各城城主的利益。

基本相当于分封制。

各城权力归于城主,他拥有地方绝对的权力,无论原本的部族长老还是其他什么大家族首领,在大明的定义中都是他的属民,没有什么区别。内部利益他自己分配,他愿意分给部族长老们部分那是他自己的事,他不愿意,就是独占全部好处,那只要他忠于大明就随他便。这种情况下这些城主当然不可能分给这些部族长老太多,毕竟他就是不分后者也不能反抗,反抗他就是反抗大明皇帝。

这才是矛盾根源。

这个矛盾不解决,西域七镇就不可能稳定。

但是……

这本来就是杨丰故意的啊!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啊!

所以宋晟还得继续至少多年里不停给他的恶政善后。

这种动荡没个十年八年,死个三分之一人口,是稳定不下来的,不过一旦最终稳定下来,也就真正稳定了。

杨大使就这样仿佛不知道国内已经爆发战争般,继续在归化城守着他的小妾风流快活,而随行的京营士兵们也同样搂着他们分到的西域美女风流快活。毕竟这地方风景还是很好,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草原纵马驰骋,爬到附近雪山上高歌,也算让这些来自京城的士兵们真正感受一下扩张带来的快乐。而那些城主们,则带着他们对大明的忠诚开始强征青壮,用绳子捆着他们一队队前往集合地撒马尔罕,然后再由道路沿线城主带着兵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