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3页)

顾璎点了点头。

“既是如此,让你身边的人把方子写出来交给徐太医瞧瞧,免得冲撞了。”庄太后面露关切之色,温声叮嘱。

顾璎听人说过,庄太后是位贤德宽厚的人。

从前在后宫中便与世无争,曾经为了保护自己儿子,也就是当今天子陆崇,被迫在冷宫中住了数载。

待到天子御极后,众人推荐皇后的人选时,庄太后约束娘家的适龄姑娘,不许打入宫的念头。她常说自己当初没帮上天子,如今更不许家里兴外戚那一套。

今日太后的举动,可以说是宛若自家长辈般贴心亲切。

她再次起身谢恩,又陪着庄太后说了会儿话,徐太医已经开好了方子,庄太后赏赐了一番,这才让她回去。

出了永寿宫,顾璎仍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方才太后望向她的目光多是打量,似乎存着审视之意。难道是因为陈太妃的缘故?亲疏有别,庄太后自然更倾向自己的好友。

陆川行对太后召见她这事极为重视,顾璎也明白,天子和太后的母子关系极为亲厚,他是担心太后不喜自己,连带着对他印象也不好,怕是会影响天子对他的判断。

好在太后并没当面给她难堪,还赏赐了不少补品,她回去也能向陆川行交差。

想到这些,已经坐进马车的顾璎,疲惫的揉了揉额角。

她从没想过,夫妻之间也会这样的累。

***

福宁殿。

梁正芳看准了天子批完折子、要打开军报的间隙,奉上了茶,趁机通禀道:“皇上,永寿宫召了徐太医过去。”

陆崇闻言挑了挑眉。

若是太后的病症,顾氏头一次进宫,母后定然不会当着顾璎的面诊治。如此说来,被请脉的人是顾璎。

这样一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明面上是太后召太医过去,作为儿子,陆崇自然是要过问的。

晚膳后,天子驾临永寿宫。

见到陆崇过来,庄太后连忙解释了原委。

“徐太医看了顾氏的方子,说她在子嗣上恐怕艰难。”庄太后叹了口气,道:“她生了一副好容貌,难免心气高些。”

这便是说顾璎自恃美貌,要独占夫君的宠爱。

陆崇若有所思的端起了茶盏。

他们都不了解顾氏,为何太后先入为主认定是顾氏不贤良?他的母后素来宽厚慈爱,待顾氏却有了偏见。

“今早朕回去时,远远望见了顾氏一眼。”陆崇随口道:“朕瞧着她倒像是温顺的性子。”

陆崇话音未落,庄太后心中浮起一丝异样,旋即笑道:“皇帝威仪不凡,任谁到了皇帝面前,能放得开呢?”

不过一句打趣的话,陆崇却听出了庄太后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弦外之音。

太后不喜顾璎,这个认知反而勾起了陆崇的兴趣。

他离开之后,庄太后思忖了片刻,难得听皇帝为谁说句话,自己也该有所表示。

“去哀家的私库选些东西,明日送去安郡王妃,赏给王妃。”

***

翌日。

顾璎睁开眼时,在她身侧的陆川行还睡着。

她打着哈欠,轻手轻脚的起身,先行下去梳洗。

三日前她去给太妃请安时,听到太妃有些咳嗽,想到慧姐儿曾经用过食疗梨汤的方子,亲自下厨炖了一盅,命人给太妃送去。

陈太妃不喜川贝的味道,丫鬟们炖的汤她都只尝两口就放下,对顾璎送去倒夸了两句。

此后顾璎便日日早起做梨汤,太妃对她的态度也愈发好了些。

这次入宫,陈太妃随口指点了她两句,她才能应对得宜。

她在小厨房忙活,不由想起昨日的事。

昨日陆川行在宫门前接她回来,陪她共乘马车送她回府。路上细细问了她在宫中的情形,听到太后请太医时,不由皱了皱眉。好在顾璎带回了太后赏赐的补品,向来太后对她印象不算太差。

送她到王府门前,陆川行又去了衙门,直到深夜方回。

今日他休沐,她想跟陆川行商量,让顾元青来王府一趟,或是两人能亲自去探望……

还有墨松的事,让他一直管着乡下的庄子着实浪费他的才能,眼下她要接管的产业还有不少,不过他到底年轻了些。

顾璎在心中盘算着,直到从寿春堂请安回来时,她才想斟酌的开口,却听到外面响起通传声,说是宫中太后送来给郡王妃的赏赐。

这次送来的赏赐俱是实打实的好东西,一匣子光彩品相极好的珍珠、一对安枕的玉如意、十匹今年贡上的新料子、还有赏赐的金银若干。

陈太妃见了,眸光微闪,虽有点惊讶,却也在情理之中。

太后向来宽和,见了顾璎这模样性情定然喜欢。她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正经赏赐过顾璎。

莫非太后也在提点自己,留意跟庶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