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7 一百一十七章(第2/3页)

官不是民,肩负重大,在大周,就是百姓的性命。

背负着命禹禹独行,太过沉重。

与享有无上权势的荣华富贵比起来,官员会选哪一种,自然不言而喻。

程子安上了骡车,让老张出了城,在路上歇息了一晚,次日赶回了县衙。

程箴见到他风尘仆仆回来,神色看上去好似不大好,关心地道:“先去洗漱歇息一阵。”

程子安回到后衙换洗之后,天色已不早,衙门里比较清闲,程箴从前衙也回来了,拿着一封信递给他:“这是方寅从京城寄来。”

前线托章尚书交上去的折子,程子安收到了回信,说是已经交到了圣上面前,最后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程子安还以为是章尚书些来,圣上那边有了消息,略微失望之后,接过拆开,笑道:“我在府衙时看到了朝廷的喜报,方寅考了二甲第二。”

程箴喜道:“那真是了不得!”

程子安笑道:“是啊,仔细算来,方寅家里有两亩地,还不算太穷。要是他生在云州府,估计书都读不了。”

看完信后,程子安递给了程箴,道:“方寅留在了翰林学士院任翰林编撰。”

大周的翰林院分两种,一种是修书,编撰,起早郜书等差使,一种是专门掌各种技艺供奉,也就是陪着天子玩耍,凑趣的翰林。

翰林学士院的官员,极有可能成为天子近臣,执掌起草郜书。

在程子安看来,郜书等,都是玩笔墨文字,一个字都要推敲许久,就是不说人话,故弄玄虚,实在讨厌得很。

在天子身边起草诏书,接触到朝廷中枢最机密之事,位置就重要了。

最重要的位置,最后只在文字,勾心斗角政斗上做功夫,程子安倒不是针对方寅,他很想想吐口水啐一口,又觉得浪费了。

程箴很是替方寅高兴,道:“方寅在翰林院几年,以后得了圣上看中,在地方历年几年,再回到中枢,说不定能拜相,前途无限啊!”

程子安笑道:“但愿他在翰林院几年,别变傻,在地方历练时,更别忘了初心吧。”

程箴看着程子安,倒了热茶递给过去,道:“吃几口吧,我瞧你脸色不大好,在府衙可是遇到了事?”

程子安双手接过茶,道了谢,从一路所见,到进城门,城门守卒,城门前的茶铺,见到谢知府之后的事情,一一细说了。

程箴认真听着,神色渐渐也难看起来,苦笑道:“这上上下下,腐朽至此!”

程子安道:“烂,实在是烂透了!”

不过,程箴问道:“谢知府还盼着富县的税粮,要是不交的话,如何能说得过去?要是逼急了,他去圣上面前参奏你一本,这完全是你的失职,圣上那边,你要如何交待?”

程子安冷笑,道:“交待,我不交待!我这就去写折子给圣上!”

程箴劝道:“先消消气,用过晚饭再说。”

程子安见崔素娘进屋,赶紧换上笑脸,喊道:“阿娘,饭可做好了,我饿得很。”

崔素娘哎哟一声,道:“我就知道你饿了,让秦婶早些开火。还有一道菜,马上就能吃了。”

程子安不依催道:“阿娘,快些啊,我饿!”

崔素娘连声应好,转身往灶房奔去了。

到了富县,崔素娘一是不大习惯,二是实在无聊得很,精神不大好。

程子安就一边琢磨给她找些事情做,一边变着花样让她忙碌起来。

程箴见状,没好气骂道:“你就知道使唤你阿娘。”

程子安冲他抬眉,笑道:“阿爹,你看阿娘忙个不停,身子是不是好一些了?”

程箴前后一思索,道:“也是,你阿娘闲下来就会多想,还是忙些好。”

程子安琢磨着道:“阿娘能断文识字,会针线,织布也通一些,会茶饭,厉害得很。我总想着,不能浪费了阿娘这一身的本事,比如让她自己去选,带着县里的妇人们做些事。”

程箴赞道:“此事我看可行!等用过晚饭,我同你阿娘先商议商议。”

晚饭后,程箴雷打不动陪着崔素娘走动散步消食,顺便商议正事。

程子安则回到了书房,磨墨铺纸,思索了许久,提笔写了一封厚厚的信。

*

京城的天气闷热不堪,章尚书从河边巡视了一圈,热得一头汗,刚吃了口茶,内侍就来了,圣上有召。

章尚书忙收拾了下,随着内侍进去承庆殿。

承庆殿里已经摆了冰盆,冷香缭绕。圣上坐在御案后,手上拿着一叠纸,一动不动,似乎陷入了沉思。

章尚书忙垂下眼帘,上前请安。

圣上抬起头看来,将手上的纸放在一边,问道:“匠人考核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章尚书忙回道:“臣已将考核的题目拟好,待圣上过目,准许之后,即可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