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3页)

楚玥瞪他:“谁说的,诸事繁琐尽快为宜。”

傅缙笑而不语。

他心里有数。

看得楚玥牙痒痒。

马车辘辘,两人又笑闹了一番,不过傅缙的心思注定是要落空了,因为才进府门,便见梁荣等着了。

梁荣神色绷得有点紧:“主子,太夫人病了。”

……

张太夫人病了。

初时,并不算严重。

也不知是沾了些寒气还是怎么的,在平津时就有几声轻咳,不过很轻微,她没多在意。张嬷嬷说让请大夫,她也不乐意,没啥事谁乐意吃那苦药汁子呢?

她院里也有常备的药丸子,取两丸服下了事。

药丸子服下了,轻咳停了,谁知隔一日又重新咳嗽起来,到得次日,严重了许多,人也有些低烧了。

忙忙打发人去请了大夫,傅缙楚玥归时,才把大夫送出府。

二人一听,也顾不上其他,立即往福寿堂赶去。

来人也不仅仅有他们。

本朝以孝治天下,府上太夫人生病,这是头一等大事。傅茂不提。即便宣称体弱闭门调养身体的楚姒,接讯也第一时间领着儿子过来了。还有傅延,他归府比傅缙二人早一步,衣裳都没换,匆匆赶去。

傅缙楚玥到时,傅延和楚姒已在张太夫人床前说话了,傅延说:“……母亲好生养病,这冬季天寒,勿冷着了。”

转头,他又嘱咐张嬷嬷等仆,一定得妥善照顾,并注意门窗,万不能进了寒气。

“祖母,您如何了?”

楚玥随傅缙而入,傅缙匆匆往张太夫人床头去了,她请安后则安静站在一边,半垂眸不语。

和楚姒一样。

楚姒在,即便楚玥和老太太的相处比开始时好了不少,也不能表现出来。

她很自觉当起了背景板。

张太夫人斜靠着引枕倚在床头,拍了拍长孙的手,环了屋里满当当的人一圈,淡淡道:“人食五谷杂粮,哪有不病?不过小事一桩,何用劳师动众。”

老太太精神头不大好,懒得理会这些人,扫了一脸关切的楚姒一眼,心下不喜,她看傅延:“都回去罢,我乏了。”

她神色比平日还淡些,楚玥瞄了身侧楚姒一眼,后者表面功夫到家,表情丁点没变。

张太夫人素来喜静,傅延也不奇怪,又关切嘱咐了几句,拱手:“母亲,儿子告退。”

“去罢。”

这情形父亲都不留了,留儿子就不大合适,话罢,张太夫人示意傅缙兄弟和楚玥也一起回去。

傅缙只好叮嘱几句,便退下了。

方才满当当的屋子,眨眼就清净下来,张太夫人怔怔坐在,须臾从枕下摸出一支点翠牡丹攒金钗,握在掌心轻轻抚着。

张嬷嬷见了有些急。

这支点翠牡丹攒金钗,是傅缙生母张氏十五加笄之用的,她去世后,张太夫人便留着当念想。

多年密密收藏,可自平津杨府忆起张氏后,这几日老太太的情绪都不怎么高,回来后就把这支金钗翻了出来。

睹物思人,更添感伤。

只是眼下这般暗自伤怀,怎么养病?

张嬷嬷忙劝:“主子你躺下好生歇着,这金钗老奴给您收起来。”

张太夫人回神,也不为难张嬷嬷,被搀扶躺下了,不过她也没将金钗交给对方,塞回原来的枕下。

她摆摆手:“阿秧,我无事。”

……

楚玥跟着傅缙回禧和居,二人一前一后,未有交谈。

进了禧和居,傅缙停了停,和她并肩而行。

他眉心皱得紧,张太夫人年纪大了,一病人就显得格外憔悴,他心里记挂着。

楚玥宽慰:“只是略略发热,服两帖药就好了,你勿担忧。”

傅缙朝她笑笑,“嗯”了一声。

说到底还是牵挂,回家的路上闹得凶,梳洗上榻后却没了那个兴致,搂着她拍了拍,“睡吧。”

楚玥也没办法,这个只能等老太太好起来。

中药虽略慢,但低烧的话,一日怎么也得见效了。

她是这么想的。

但谁知,事与愿违。

张太夫人的病并没有好了起来,她服药后退热不过半日,突兀反复,至次日午间时分,高热来势汹汹,很快的,人就烧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