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196(第2/3页)

方建设一噎:“真不去啊?”

楼昭:“不去。”

方建设没话说了。

他总不能拉着楼昭去。

屋子里另外三个知青羡慕他的果断。

王爱国来到这里的第二天便开始上工,另一个知青叹了口气,他也不想上工,但不上工吃什么?

他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作养活,吃的喝的全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他兄弟姐妹们下乡了四个,家里压根不可能给他们多少支援。

像是不愿意再说这个话题,这位知青转而跟叶知青说话:“叶知青,你又在写文章?”

叶知青抬首看过来,表情略带不好意思:“是啊,想试试看能不能再赚一些稿费。”

稿费!

王爱国一轱辘坐起来:“叶知青,你的文章发表过吗?你这么厉害?我能不能看看你的文章?”

叶知青:“这,我没有保存那份报纸。”

另一位知青道:“你怎么没保存呢?欸我也没问过,上报纸是多荣耀的事,你的故事登在哪个报纸?回头去城里时,我买一张。”

叶知青只能道:“只惦记着稿费了…好像是龙城青年报,应该是5月11那一期。”

5.11?

这个熟悉的日期扯动了在场两人的神经。

楼昭仿佛没听见一样。

王爱国兴奋道:“刘哥你什么时候去城里啊,我们一起去呗,我也想收藏一张。”

刘知青:“行。”

雨在下午3点转为小雨,又淅淅沥沥了一天,第二天中午才彻底放晴。

大队长冒着雨去了一趟地里,没发现什么情况,才回到家歇着。

清河大队挖的沟渠中,因为这两天的一场雨,积了不少水。

大队长让开工的人干活时小心点,叮咛了好几遍,干活时还是有人脚下一滑,摔进沟中。

许父离开家去上班,许甜甜在家里待了会,情不自禁往知青点那边走。

楼知青刚来,不知道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不知道知青点是他做饭,还是女同志们做饭?

几个老太太坐在河边纳鞋底子,这两天下雨,大多人的鞋都进了水。

老太太叽里咕噜的说八卦:

“刚才陈老三摔进沟里了,你们晓得不?”

“他哥去捞他,也被他一起带着摔进了沟里,兄弟俩一身都是泥。”

“陈老三啊?我看他是变着法儿的偷懒,队长就不该让他回来换衣服,一换衣服他最起码得在家赖一个小时。”

“陈嫂子生了这么个儿子真是作孽。只顾着偷懒,一个大男人天天拿四个工分,儿子女儿饿的干瘦,陈嫂子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得去上工补贴这个小儿子。”

“要我说,陈嫂子就不该继续管他,让这人多饿几顿,他就知道上工了。”

“说起懒汉,我给你们说个事,你们可别往外说。”

“啥事?放心吧。”

“王家,王莉莉那姑娘你们晓得不?她跟隔壁村姓王那个小混混成对象了。”

“什么?那天天吊儿郎当啥也不干的王赖子?”

几个老太太吓了一跳:

“王莉莉这姑娘怎么回事?!”

“陈老三媳妇过的什么日子她没注意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王赖子这种人,她以后怎么办?”

几个老太太摇头叹气,不知道是谁突然想起:“咱们村新来的那个楼知青,还没去上工吧?”

“没有,我出来的早,看到他不知道去哪溜达了。”

一个老太太啧了一声,用牙齿把线咬断,看向最边上那位老太太:“春英啊,你可得看好家里的孙女,你孙女也大了,我看那楼知青长得可俊…”

其他几个老太太帮腔:

“对,咱们都是年轻时候走过来的人,楼知青这样的相貌,容易让小姑娘迷昏了头。”

“你得好好跟你几个孙女谈谈。”

“只看这几天楼知青的表现,就知道他不是个好对象人选,看看陈老三家的,嫁给他后半辈子估计跟泡在苦水里一样。”

春英奶奶道:“我知道。”

几个老太太你一句我一句,话里楼知青似乎哪哪都不行。

许甜甜本来没准备打断,但越听越不是滋味,楼知青可是会烤鸡的!许甜甜忍不住开口说了句公道话,认真道:“不对,楼知青是有优点的。”

虽然他不爱上工,但他烤鸡手艺好啊!

虽然他开口叫人妹妹,但他烤鸡手艺好啊!

——就冲他那一手烤鸡手艺,平常被人邀请去掌个勺,就绝对饿不死自己和家人。

不不不,能每天都吃到他的手艺,怎么能用饿不死来形容?应该说非常非常非常幸福。

什么日子泡在苦水里。

能天天吃到这种手艺,明明是落在福窝里!

几个老太太:???

几个老太太听到她突然开口,还这么认真的给楼昭说好话,悚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