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3页)

“你?”童海霖下意识质疑。

江玉珣莫不是昏了头,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应长川则轻轻靠向玉几,末了,逐渐敛起笑意。

他没有问江玉珣“凭什么”。

而是问:“为何?”

满朝文武,无不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管明哲保身。

唯独江玉珣,从不敛锋芒。

“今年的雨水,比以往丰沛,怡河决堤的风险也更大。必须提前迁走百姓,有备无患。”

想起被淹的羽阳宫,应长川缓缓点头。

江玉珣继续说:“更何况……怡河若是决堤,无数百姓将葬身鱼腹,幸存者也会成为流民,涌入昭都。”

少年的声音似山泉般清润,说出来的话,却无比骇人。

童海霖惊恐怒斥:“危,危言耸听,不可在陛下面前口出狂言!”

但江玉珣,却完全没有搭理他的意思。

他看着应长川的双眼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流民与疫病相加,届时天下必定因此而动荡。臣无法坐视不理。”

江玉珣说的,就是历史上水灾的后续发展。

周太祖四年起,天下一年比一年乱。

揭开序幕的,正是这次决堤。

童海霖皱起眉头:“这都哪跟哪啊……”

下场雨,就天下动荡了?

这话说得,像是往年夏天都不下雨似的!

童海霖下意识观察起了应长川的脸色。

没有料到,天子的眸中,竟无一丝怒意。

反笑着问江玉珣:“爱卿可知,接下此事,便要担责?”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假如中途出了意外,账都得算在他头上。

……瞧这样子,陛下这是真要江玉珣上了?

“臣知晓。”

江玉珣的态度,无比坚决。

嗤,去了也是白去。

看到这里,童海霖看热闹不嫌事大地撇了撇嘴。

百姓受巫觋所惑,压根不听劝。

强行迁移,还会躲藏起来。

他倒要看看,江玉珣能有什么本事。

-

四十余匹快马,出仙游宫,向怡河而去。

江玉珣穿着晴蓝色的官服,骑马走在最前方。

身为都水使者的童海霖,则不情不愿地跟在他背后。

到了河边,少年并没有急着深入村寨、游说百姓,而是简单给一起来的玄印监交代了几句。

等他们走后,便随随便便找了个树荫,休息了起来。

天高皇帝远。

放假的感觉,可真好啊!

见他不动,童海霖反倒着急起来:“你怎么歇了?不去挨家挨户,劝他们离开吗?”

江玉珣伸了个懒腰,吹着河边的凉风,靠在树上一边喂马,一边看傻子似地看向对方:“那多麻烦。”

童海霖:?

“所以你打算怎么办?”

江玉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眯起眼睛,遥望远处的怡河:“童大人不要着急,在这里等等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显然没有用。

既然如此……就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了。

应长川不是将自己在诏狱那番话,刻意传播了出去吗?

现在无数百姓,都坚信自己能预知天灾。

应长川可以借此机会钓鱼执法,那么自己也可以效仿他,利用这份特殊的“名气”,让百姓从河边迁走。

——感谢皇帝陛下,给我灵感。

在背地里搞事,玄印监是专业的。

不过小半天,“江玉珣说怡河要溃堤”的消息,就传遍了河道两岸。

百姓动摇了。

怡河畔,傍晚。

霞光从枝丫的间隙筛过,将少年的眉眼,映得格外昳丽。

他就这样坐在河边,静静地看着夕阳。

“……江,江大人?”有人试探着叫了一声,“请问,是江玉珣江大人吗?”

江玉珣回头看到,有几十名百姓,正在远处向自己望来。

原本坐在树下的他,随即起身:“是我。”

少年刚刚站稳,领头的百姓,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江大人受小民一拜!”说话间,双手合十。

紧随其后,后面那几十号百姓,竟然都跟着一起跪了下来。

乌压压一片,好不壮观。

卧槽!

身为现代人,江玉珣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不只他,童海霖与跟着一起来的几名官兵,也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

“大家快快请起,”江玉珣连忙向前,试着将离自己最近的人扶起,“这礼太大了,我受不起。”

可那百姓说什么也不肯,他双手合十,极其虔诚地仰头问:“请问江大人,大雨什么时候来?我们最晚哪日迁走?”

“江大人,河堤哪天塌啊?”

“我们要迁走几天?”

众人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怡河边一下变得格外热闹。

江玉珣正准备回答,一起过来的童海霖突然把手抵在唇边,挺直腰板轻咳两声:“——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