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3/4页)

“往后大周朝堂上,怕是再也没有两袖清风之人了……”

一壶酒五万钱,一坛酒就可分成五壶……

钱赚得也未免太快了吧。

……去他的清廉如水、瓮尽杯干!

这一瞬,江玉珣忽然理解了丞相。

第一批酒三言两语就销了出去。

江玉珣迅速将收来的钱投入田庄之中。

余下那些供他吃穿用度后,仍绰绰有余。

看着自己账上的余钱……江玉珣忽然体会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觉。

与此同时,尹松泉也完成了怡河整修案,并经江玉珣递至御前。

这片土地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工程正式启动。

天子率朝臣百官,骑马立于行宫旁一座名叫“春皓山”的山上极目远眺——

炙日自天边照亮大地,长河随之泛起金波。

夏种已经结束。

数万名河工齐聚怡河两岸挥锹破土。

霎时间声势震天,压过了汹涌的波涛。

江玉珣上前介绍道:“陛下,哪怕裁弯取直,怡河大部分河道仍会保留下来,从今日起河工便会开始加固那部分河堤,此乃当务之急。”

众人的视线随之落来。

江玉珣继续说:“下一步是在怡河狭颈处开挖引河,等到枯水期切穿河坝,新河道便可贯通了。”

天子缓缓点头,他忽然转身看了江玉珣一眼,接着忽然扬鞭抛下百官催马朝山下而去:“走,下山看看。”

江玉珣立刻跟了上去:“是,陛下!”

玄印监愣了一下,也连忙跟着下山。

春皓山下,是一片新建成不久的屋房。

其中一部分是工匠的居所,另一部分则是因工程而搬迁的百姓的新家。

这些房子是由官府统一建造的,虽然只是最普通的一进小院,但不知比怡河畔那些瓜棚好了多少倍。

应长川和江玉珣到时,正好遇到一群百姓用牛车拖着家具与粮食搬往新居。

见状,天子突然停了下来,并饶有兴趣地向前看去——

新居虽与老宅相距不远,但无论如何百姓们都算是为了怡河“背井离乡”了一场。

可是此时,一家人脸上不止没有一丝不悦,反倒是喜气洋洋的。

就连来帮着搬家的亲戚,脸上也满是羡慕:“……早知道今日,我家当年也应该把房子盖在怡河岸边。如今不但有了新家,往后还能赚怡河的钱!”

牛车上的百姓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口应道:“这都是托小江大人的福!”

听到这里,坐在车后的小姑娘略微不解地问:“爹娘,我们家又没有人会打鱼,往后真得能赚到怡河的钱吗?”

妇人笑着把她搂入怀中,一边用蒲扇扇风一边轻声说:

“这还能有假?等怡河修好后啊,我们还住在新河道边。到时候你可记得,无论春夏秋冬,日日都要上河堤上走一走瞧一瞧。若是遇到坏朽、水毁,一定要第一时间处理或者上报给官府的大人们。”

小姑娘噘起嘴巴:“可是我不会呀。”

“等过上几天,会有工匠来教咱们的,”妇人揉了揉她的脑袋,替小姑娘擦去额间的汗珠,“到时候我们要学着巡查河道,还有护堤。”

牛车缓缓停了下来。

一家人从车上跳了下来,回过身搬起了东西。

亲戚一边帮他们搬米粮,一边跟着补充道:“等到怡河通航以后啊,像你们家这样住在河道两岸,承担护堤责任的人家,每年都能从河道上分得几分利来。这可比单纯种田好多了!”

他话语里满是艳羡之意。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跟着一起来的玄印监不由一脸敬佩地向江玉珣看去。

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听说了江玉珣特意安排了专人负责河道运维,以及打算分利于百姓之事。

和从前不同,往后这怡河河堤与通航情况,便与两岸百姓息息相关了。

能从河事上分到钱,他们定会兢兢业业地完成巡堤工作。

被他们以这样的眼神看着,江玉珣有些不好意思地移开了视线。

他迅速看了一眼天,转过身朝应长川转移话题道:“陛下,现在正是未时,太阳最烈的时候。怡河两岸没有什么遮挡,为防止中暑,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正午的阳光将江玉珣的脸庞照得格外白皙。

他额上冒出了一点汗珠,被太阳照得发出细碎光亮,黑亮的眼瞳也随之轻轻眯了起来。

今日的天似乎是有些热了。

-

应长川拽了拽缰绳。

玄色的战马随之发出一阵嘶鸣。

他正欲转身,却我巧不巧地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这家的男人回头看了一眼亲戚,用手指敲了敲脑袋说:“小江大人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

小江大人?

天子缓缓抬手,示意背后玄印监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