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5页)

此刻他本该因耳边的声响而感到不耐烦才对,江玉珣却没来由地从天子的动作中看到了几分温柔。

——这一次应长川并非为了征战、威慑天下而想要去烁林郡,他只是想亲眼看看这片土地再见证一场丰收。

江玉珣的心忽然也随着稻穗一道轻轻地颤了一下。

听了天子的话,烁林郡来人当即兴奋了起来:“此乃烁林郡之荣!”

说完他又不由自主地将视线落到了江玉珣的身上。

晕船的感觉始终徘徊在江玉珣心间。

南巡回京后他本不愿再坐那么久的船,这一瞬竟也忍不住道:“臣也想与陛下一道去。”

海沣稻的生长速度虽然快,但从育种再到推广、丰收,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可此刻江玉珣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烁林郡穰穰满家、稻谷飘香的场景了!

“好,”应长川放下了手中的稻谷,垂眸笑着看向江玉珣,“那便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

那位名叫“管士铭”的木工被江玉珣请到了仙游宫中。

他本想在玄印监驻地见管士铭,但天子却颇感兴趣地把管士铭唤到了流云殿上。

此时已是傍晚,赤红色的晚霞映亮了远天。

如烈焰一般,燃在每个人的眼底。

管士铭所做的半成品体积颇大。

几名内侍官合力才将它搬到了天子面前,同时撤掉座屏。

看到眼前的东西,应长川不由略为好奇地挑了挑眉:“这是何物?”

说着,便缓步走到了殿中央那架巨大的木制品前。

管士铭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冷汗:“启…启禀陛下,下,这是楼……”

他不但有些结巴,且话语间还带着浓重的桂凤郡口音。

幸亏桂凤郡离原主所在的兰泽不远,江玉珣这才能勉强能够听懂他在说什么。

“启禀陛下,这便是管先生最近正在做的花楼机。”

见江玉珣听懂了自己的话,管士铭立刻松了一口气:“对,对!”

同在殿上的几名郎官,不由疑惑地看向前方那件半成品。

“花楼机”又名“花机”,是一种可以在纺织物上织出各类提花图案的精密织布机,它的存在直接体现了华夏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水平。

最早的“花楼机”由女工发明,在大周立国以前便已问世后又经多次改良。

但总的来说,诞生不久的它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发展阶段。

庄有梨不由小声说出了众人的疑惑:“这花楼机怎与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见管士铭还在擦头上的冷汗,江玉珣直接替他回答道:“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台花楼机应当是管先生改良的。”

虽只是个半成品,但江玉珣看向花楼机的眼中已经写满了期待。

以制作棉布为例,工人首先要把棉花“纺”为棉纱线,而后才能把棉纱“织”成布料。

这两步所用的机器完全不同。

历史上的管士铭曾改进过纺纱机,但并未涉足“织”的领域。

见到这架花楼机之前,江玉珣也完全没有想到管士铭竟然会制出此物。

“对,”终于缓过神来的管士铭连忙点头说,“正是。”

他跪坐于席,始终紧张地看着眼前地板一动不动。

眼前这架花楼机已在管士铭的脑海中住了几年。

可惜制作它所需的木料、时间太多,他实在没有精力与金钱将其构想变作现实。

直到这次被桂凤郡推至昭都,得到朝廷支持的他方才动手。

管士铭改良的花楼机和江玉珣印象里的完全不同,担心介绍出错,他不由轻声朝管士铭道:“管先生不趁这个机会,好好同陛下介绍一下吗?”

管士铭虽无比紧张,但他也知今日这个机会实属千载难逢。

“是,江大人……”管士铭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起头看向自己所制的花楼机。

二十出头的他常年待在木匠铺里不出门,肤色也因此稍有些苍白,长相也比江玉珣想象中还要清秀几分。

相比起木匠,年轻的管士铭或许更符合人们心中有关“文人”的刻板印象。

流云殿上的灯火照亮了还未上漆的花机,看到它的那一瞬,管士铭的心情忽然平静了几分。

他努力组织语言,尽量放缓语速以保证语句流畅:“花楼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由调整经线开口的‘衢盘’,还有使经线回位的‘衢脚’构成。呃……衢脚是用竹棍做的,一共有一千八百根之多。*”

听到这里,殿上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一千八百根衢脚?

怪不得管士铭做了这么多天才勉强做出一个半成品。

伴随着管士铭的描述,应长川也将目光落在了衢脚之上。

他颇感兴趣地问,“此物如何使用?”说完又垂眸向管士铭看去。

徘徊在天子眉宇间的淡淡笑意,并没有削弱他身上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