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5页)

“你说什么?!”同样坐在甲板上的庄有梨后知后觉地伸手去摸。

拂去薄薄细雪后,甲板上竟已经被一层厚冰所覆盖。

江玉珣扶着背后的舱壁慢慢地站了起来。

寒风顺着辰江刮下,担心士兵着凉受冻,天子全将他们安排在了靠近船舱的地方。

因此未曾去甲板上仔细探查的他们也没有发现,眼前的结白并非什么积雪,而是覆盖着薄雪的坚冰。

“这是怎么回事?”士兵喃喃道。

江玉珣攥紧了手心沉声道:“这便是南地与北方的不同之处……”

众人将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

江玉珣尝试着晃了晃小腿,确定没有摔坏骨头后,方才摸索着一步步向甲板上走去:“北方冬季气温普遍较低,大多数时间雪落在地上便会松软地积成一层。”

“只有官道上常被马蹄踩踏处才会融雪为水,最后再结为坚冰。”

“对。”众人随之点头。

刺痛感如针一般触向膝盖。

江玉珣一边小心向前方挪动,一边轻声说:“而南方白天和地表的温度,却普遍高于北方。夜里下的雪会迅速结冰,到了最后上面方才覆上一层新雪。”

“原来如此……”庄有梨也扶着舱壁站起身,与江玉珣沿不同方向走甲板。

两人的表情无比严肃,完全将方才的打闹与玩笑抛到了九霄云外。

说话间,江玉珣已经小心翼翼地走到了船边。

他用衣袖裹着手拂去了栏杆上的积雪。

下一刻,一层薄冰又现于众人眼前。

江玉珣喃喃道:“栏杆也冻结了……”

偌大的甲板上瞬间没了声息。

守在走廊旁的士兵生于北地,早见惯了大雪。

出发时他们还不理解朝廷为什么如此担忧桃延。

如今看到这被坚冰包裹的世界,他们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桃延郡的形势恐怕极为不妙。

-

为保证船行安全。

船舱内的炭盆全被水袋取代。

每日楼船都要停泊一阵,并上岸在安全处烧水灌袋。

将近傍晚时,游船缓缓停在了一座不知名的码头边。

江玉珣也趁着这个时候走下了楼船。

“……咳咳,江大人!”负责烧水的士兵向江玉珣行了一礼,忍不住道,“船下风大、烟呛,您还是先上船休息吧。”

烧一船的热水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此刻锅灶全部支起火也已经点燃,周围被浓烟包裹一片灰沉。

江玉珣轻轻咳了一声道:“没关系,我在这里走走就上船。”

说话间他已经走到了一棵低矮的灌木前。

阳光透过烟尘的间隙照了上来,浓绿的叶片竟随之泛起了莹莹的光亮。

江玉珣上前吹走覆在叶片上的雪花,厚厚一层“冰盖”随之露了出来。

常绿的灌木如冰糖葫芦般被透明的冰壳包裹。

江玉珣小心翼翼地脱掉手套,并徒手剥开冰壳,对着太阳照了起来。

冰壳完美复刻了叶片上细密的纹理,水晶雕琢般在他的手上闪着光亮。

然而江玉珣却没有半点欣赏的意思。

他的心情比在船上时还要沉重。

楼船暂时还没有进入桃延郡境内,此地的冰灾便已如此严重,桃延的灾情也可见一斑了……

-

这一日,天子接连下达圣旨,令周围几郡将储炭运向桃延,同时命人先乘快舟赶赴桃延,并于第一时间开仓施粥。

傍晚时分,又与江玉珣一道登上了另一艘楼船。

今年春,昭都附近军屯田中开始大范围种植棉花。

几个月前这批新棉方才采摘结束,储存于宁平仓内。

此次南下江玉珣本想将全部棉花带至桃延,但无奈棉花实在是太过占地方。

到了最后,几艘楼船加在一起也没有带够他想要的量。

江玉珣轻轻叹了一口气,蹲下身用戴着手套的右手取出一朵新棉。

“……其实南方也不是不可以种棉花,只是多雨容易吐絮不畅,且高温高湿,更加容易生出灾病而已。早知道今日,年初的时候就该让这附近也试着种植棉花。”

桃延附近本不会下雪,百姓或许就连最普通的缊袍都没有。

江玉珣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过冬的。

他一边说,一边用左手轻抚着手中的棉花,语气颇为落寞。

应长川缓步上前,他看出江玉珣有些自责:“若没有爱卿提醒,连这几船的棉花也不会有。”

江玉珣轻轻摇头。

他明白应长川的意思,但此刻见到辰江两岸的景象,他却怎么也过不了心中这一关。

……自己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土著。

来自现代了解历史的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江玉珣吸了吸鼻子:“往后荒地开垦结束,可令百姓一半种粮,一半种桑树、麻、棉,若是人人每年都能有一套两套的新衣服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