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5页)

大周注重礼仪,大臣之间拱手行礼并不罕见,但是原主的父亲与定北大将军乃同级官员。

他从前一直把江玉珣当做晚辈看待,还没有行过这样的大礼。

定北大将军这是怎么了?

……他的动作未免有些太过恭敬了吧。

江玉珣被对方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抬手向他回了一礼。

定北大将军不由一惊,他一边向后仰身,一边快速摆起了手来:“不敢当,不敢当!江大人千万不要同我如此客气——”

说话间,额头上还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整个人看上去格外紧张。

……这是什么情况?

江玉珣的心中突然生出一阵不好的预感。

定北大将军该不会知道自己与应长川的关系了吧?

下一刻,江玉珣便不由自主地慌了起来。

他清了清嗓子,连忙移开了视线。

今日泽方郡太守也在此处,未来一段时间这片土地将由他来管辖。

江玉珣转身朝他看去,并迅速切换话题道:“折柔降部的生计问题,不知大人打算如何解决?”

方才也在仔细听两人对话的太守立刻认真道:“今年必定是要从昭都调运粮草过来,缓解燃眉之急的。至于往后……实不相瞒,下官暂时还未定下,不知江大人有何建议?”

丘奇部归顺大周不久,此事事关重大一时半会的确难以定下。

泽方郡太守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并没有卖关子或者糊弄江玉珣,而是非常坦诚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江玉珣轻轻点头,末了端起茶杯道:“丘奇部与泽方郡交界的地方,既可以放牧也能够种田。单纯放牧的确是靠天吃饭,谁也不能保证明年会不会发生像今年一样的事情,因此……依我所见,往后这里的百姓可以种养结合、农牧并行。”

江玉珣说的并非他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未来历史的客观走向。

在原本的历史中,周、柔之战结束后部分折柔人西逃通过巧罗国迁至西域地区,并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另有一大部分折柔人与中原百姓加深交流,最终融入其中。

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由“游牧”变成了“驻牧”。

生活因此而变得愈发稳定富足。

泽方郡太守不由一顿,连忙一边点头一边将江玉珣说的话记了下来。

-

江玉珣与周围官员闲谈了几句,受降仪式便正式开始了。

几名折柔贵族掏出长刀划破指尖,并就着烈酒将血吞入腹中,末了还有人上前舞蹈庆贺。

彩色的飘带在风中起舞。

手中的炬火点燃了草原上的空气。

他们口中念叨的并非折柔话,而是就连定北大将军也未听过的咒言。

这些仪式对江玉珣而言既神秘又陌生,前世在博物馆工作,且一直很喜欢不同文化的他忍不住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但无论是对江玉珣还是对大周其他官员而言,重头戏要在这之后才开始。

——为显诚意,四名折柔贵族命手下将一群人带到了江玉珣等人的眼前。

与周围压着他们的折柔战士不同,这几人均右衽束发,完全一副周人打扮。

还没等江玉珣看清他们的样子,几人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并哐哐哐地向着他磕起了头来。

一人双手合十,一边跪地求饶一边声泪俱下道:“饶命!江大人,各位大人饶命啊——”

“我们并非自愿,而是被那群自昭都来的巫觋迷惑了心神,都是他们让我们这样做的,请大人明鉴!”他旁边的人早已瘫坐在地,颤着声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自己的行为。

第一个人慌忙附和道:“是,是……都怪聆天台,我们本在北地生活的好好的,要不是他们撺掇并给我们钱粮,我们怎么可能凭自己找到大漠里去呢?”

除了这几个人外,另有几人虽被折柔士兵推着跪在了地上。

他们但仍直挺着腰,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显然,这几个人直到今日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错。

江玉珣与身边的官员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几个人便是那几名聆天台的忠实信众,与此行的组织者了。

此时守在周围的士兵,均是在战场上历练过一番的人。

他们的身上满是杀伐之意,手中还握着泛着寒光的环首刀。

那几名聆天台信众完全被吓破了胆,恨不得一口气将近日以来发生的所有事通通道出。

听不懂这些人在说什么的围观的牧民,不禁有些迷茫地抬眸看向高台。

江玉珣则放下茶盏,并在此刻轻轻地抬起了手。

刚才还乱作一团的高台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江玉珣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唤来了守在一旁的玄印监,并沉声吩咐道:“将他们几人带下去,在军帐内详细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