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5页)

和刚才看到的那片草场完全不同,此处牧民虽和从前一样生活在毡帐之中,但是帐篷旁边却多了一大片用木头围出的栅栏,里面则关着数百只羊羔。

原本该忙着放牧的牧民并未骑马远行,而是自牛车上卸下了一堆干草,以及几个大大的木桶。

这群牧民不认识江玉珣,看到前方有几个周人打扮的陌生面孔之后,只是疑惑地嘟囔了两声,便继续着手下的工作。

邢治虽然了解风折柔风土人情,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贵族和商人打交道的他,还是不怎么了解放牧与畜养牛羊一之事。

“江大人,牛车上的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忍不住好奇地问。

江玉珣走到牛车边,随手抓了一把里面的东西说:“这是麸皮。”

邢治愣了一下,并忍不住重复道:“……麸皮?”

“麸皮就是小麦最外层的表皮,小麦磨过之后便会自然形成面粉和麸皮两大部分,”他轻轻拍了拍手,将指尖的麸皮吹回了木桶中,末了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如今大周的军马,都是吃麸皮与牧草的。这二者混合出的饲料,要比单独吃草有营养许多。”

玄印监也在此刻补充道:“邢公子有所不知,如今昭都百姓都种起了小麦,家家户户每年都要产不少的麸皮。因而除了粮食以外,朝廷一直都在收购百姓手中的麸皮,并将它们运向泽方郡的军马场。”

眼前这一批麸皮,就是最近几天刚从军马场调送过来的。

邢治越听眼睛越亮:“原来如此!”

此前他和所有人一样,有些担忧经过白灾之后,丘奇部会不会成为大周的累赘。

如今看来自己的忧虑已经被彻底解决。

牧民将混了麸皮的饲料倒入食槽,圈内的羊羔立刻一拥而上抢食起来。

此刻时间已不算早,按理来说忙了半天的牧民应该回帐内休息才对。

然而看着羊羔吃完饲料之后,他却又骑上马拿着锹、铲等工具向西北处而去。

江玉珣此时正处在一座小丘之上,他并未跟在牧民背后继续前行,而是远眺前方。

地平线那一头,正有数百人聚集,并用手中的工具挖着窄沟。

他们不是在翻地,而是在挖隔离带。

折柔人放牧模式过于粗放,他们时常会通过“烧荒”的方式来改良土质,减少杂草与害虫。

这个方法简单而有效,但是水火无情,草原上几乎每年都会控制不住生成大火,病危害到人畜的性命。

这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改变的。

因此在丘奇部归降大周之后,江玉珣便立刻向泽方郡太守建议,组织牧民在草原上开挖防火的隔离带,并以此来换麸皮。

得知此事的邢治忍不住笑着感慨道:“防火带本就利于牧民,更别说还有麸皮用来交换。怪不得他们一个个都那么积极。”

顿了几息之后他又忍不住感慨道:“这可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折柔历练了这么长时间的邢治,身上那股纨绔之气已很浅淡,整个人都变得沉稳、成熟起来。

乍一眼看去非常像江玉珣在现代见过的那些大商人。

这一声感慨自他口中而出,没有半点的违和感。

谁知说话音落下之后,身边的江玉珣竟然笑着转身朝他轻轻摇起了头来。

“怎么了,江大人?”以为自己说错话的邢治紧张了一瞬,“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江玉珣将视线重新移向远处,他不再卖关子而是轻声道:“是一举三得才对。”

并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拍了拍白色的战马。

此刻不止邢治,周围的玄印监也全好奇地看了过来,想要听听江玉珣的答案。

他将目光落向西北处: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这个季节定乌穆高最常刮的其实是东南风。但邢公子可以看到,如今牧民们却是在西北方开挖隔离带。”

“……这倒是。”在北地待了这么久的邢治早将风向了然于心。

夏季风是自西南方向刮过来的。

若是想防火的话,最好要将隔离带挖在这个方向。

刚想到这里,邢治的呼吸忽然一窒……

他不由瞪大眼睛转身看向江玉珣。

江大人知道这片草原刮什么风,他绝不是头脑一热下此决定。

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定下来的计划。

江玉珣调遣这么多人力所挖的防火隔离带,要挡的绝非牧民烧荒后不小心蔓延开来的火势。

而是盘踞在西北方的折柔大军的故意纵火!

看到邢治的表情,江玉珣便知道他猜到了自己的计划。

江玉珣又远远地看了西北方一眼,接着牵着马匹走下了小丘:“防患于未然,总不会有错。”

他没有说的是,原本的历史中折柔便做过这样的事。

——在那场耗时七年的战争中,他们曾多次借助地势,于秋冬时节在上风处纵火,企图火烧周人和军营驻地,并给大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